访毛西河太史留赠

充栋书成自不刊,频年握椠暑兼寒。

鲁鱼舛后多釐正,秦火焚来尽补残。

画舫两湖明月共,篮舆十里好山看。

感施馀论沾荒帙,白苇黄茅足改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正谊所作的《访毛西河太史留赠》。诗中表达了对毛西河太史著作的敬仰与赞美之情。

首联“充栋书成自不刊,频年握椠暑兼寒”,描绘了毛西河太史著作之多,以及他常年辛勤劳作,无论酷暑还是严寒,都坚持著述的情景。这里的“充栋书”形容书籍堆积如山,形象地展示了毛西河太史著作的丰富与厚重。“握椠暑兼寒”则强调了他持笔不辍,不分季节的努力。

颔联“鲁鱼舛后多釐正,秦火焚来尽补残”,进一步赞扬了毛西河太史在学术上的严谨与贡献。鲁鱼指文字错误,舛正即纠正错误;秦火焚指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补残则是指毛西河太史在整理和恢复古代文献方面所做的工作。这两句诗体现了毛西河太史在学术研究中的细致入微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与保护。

颈联“画舫两湖明月共,篮舆十里好山看”,转而描写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诗人想象自己乘坐画舫游于两湖之间,欣赏着明月与湖水的和谐之美;同时,也以篮舆(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行于山间,观赏着十里的美景。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毛西河太史著作如同这山水之美,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和愉悦。

尾联“感施馀论沾荒帙,白苇黄茅足改观”,表达了诗人对毛西河太史学术成就的感激之情。毛西河太史的言论和著作如同白苇黄茅一般,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使他们能够从这些“荒帙”中汲取营养,改变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向。这一联既是对毛西河太史学术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后人学习和传承其学术精神的鼓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既展现了毛西河太史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收录诗词(3)

刘正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仙花

江湍漱云牙,夜濯宓妃魄。

一洗罗袜尘,踏霜晓无迹。

冰肌归药房,清芬袭巾舄。

脉脉契素心,疏梅影横壁。

形式: 五言律诗

九日送人北归

折取茱萸当柳条,送君明日上兰桡。

望乡惜别分南北,并作离魂一夕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病中雨夜

炉烟浓欲篆,夜色淡生阴。

病骨秋花瘦,愁怀暮雨深。

疏灯孤榻影,衰草乱虫吟。

无限关心事,朦胧梦里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花下独酌

花枝娅姹摇春风,纷纷蜂蝶争繁丛。

我来提壶饮花下,闲愁如雪皆消融。

枝头黄鸟声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

少年乐事那复得,只今空忆长安道。

救人无术廿载中,归来两鬓已成翁。

故交如花渐凋落,欲话衷曲谁人同?

且拚烂醉花阴卧,明日呼童扫落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