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端阳日对酒写怀二首(其二)

六阳尽处端阳到,无限闲愁付太虚。

祈谷未闻雩百辟,竞凫谁果吊三闾。

博劳傍树声偏聒,苋陆当阶叶渐舒。

不为菖花才满酌,客怀萧索正凭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分诗人的情感与所见景象。首句“六阳尽处端阳到”点明时节,端午节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阳气最盛的阶段结束。接下来,“无限闲愁付太虚”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这些愁绪似乎被寄托在了广阔无垠的天空之中。

“祈谷未闻雩百辟”暗示了诗人对于农业丰收的祈愿,但并未听到祭祀仪式上的声音,可能暗含着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的感慨。“竞凫谁果吊三闾”则借用了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其中“竞凫”可能象征着世人的忙碌与浮躁,而“吊三闾”则是对高尚人格的追忆与向往。

“博劳傍树声偏聒”通过描写鸟鸣声的嘈杂,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苋陆当阶叶渐舒”描绘了植物生长的自然景象,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也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最后,“不为菖花才满酌,客怀萧索正凭渠”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端午佳节,却因内心情感的复杂而感到孤寂。菖花满酌,本应是节日的欢庆之象,但在诗人这里却成了寄托情感的媒介,反映出他内心的萧索与渴望有人共饮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传统节日时的个人思绪与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社会、历史的思考,以及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探索。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夕

五更魂梦隔年情,云雾绡衣织渐成。

离恨未消榆荚老,佳期元在鹊桥横。

河边有信鸾先度,海底无缘日缓行。

赖是人间尽新巧,不劳分送下云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义宰乙斋赵亲家

兰桂花开香满庭,玉盘传脍泻银瓶。

月低岩岫吟边见,雨过楼台醉后听。

无事弄孙消永日,有丹要客论仙经。

香山社里须相候,已厌浮名水上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奉和陈宪长先生来韵

初秋炎暑未全消,暂歇蚕丛按部轺。

晓望正怜鸾避鹘,夜眠偏怪鼠欺猫。

吾心皎月涵清沼,世事浮云度碧寥。

成败本来同局面,冷看惟有烂柯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读史至苏武归国感而有作

毡城秋早雪漫漫,十九年中节未残。

信有乳羝归国易,莫云飞雁带书难。

河梁别泪谁先落,麟阁完名自不刊。

可恨旧衔天命在,茂陵深闭雨声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