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李戣的《幽居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淡然。首句“狂简谁谐俗”表达了诗人不拘小节、特立独行的性格,暗示了他与世俗的格格不入。接着,“幽居颇自便”则直接点题,描述了他在静谧的居所中感到自在与满足。
“看云常独坐”和“听雨或高眠”两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场景——独自赏云和聆听雨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有时甚至达到了忘我之境。他与自然的亲近,反映出他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的超脱。
“字许邻人问,诗从野老传”暗含诗人虽居于乡野,但学问却不乏交流,他的知识和才情得到了邻里乡亲的认可,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民间智慧的尊重和汲取。
最后两句“久知山木喻,细读养生篇”,诗人深谙自然之道,明白人生的真谛在于顺应自然,因此他潜心研读关于养生的典籍,寻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士式的生活态度,流露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