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青原有名缁,戒行极严具。
一苇航大江,飘飘随所寓。
十月天雨霜,木落林姿露。
翩然逸兴发,长歌赋归去。
杖锡轻波涛,袈裟入烟雾。
月照祇树西,相思渺何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鼎上人的僧人,他以其严谨的戒行和高尚的品德在青原出名。他乘着一叶扁舟,如同苇叶般轻盈地横渡大江,身影飘忽不定,随风而行,无拘无束。深秋时节,霜降天寒,树木凋零,林间的景象更加清晰可见。此时,他的逸兴勃发,吟唱起悠扬的歌曲,表达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诗人以杖锡和袈裟作为僧人的象征,形象地展现了他轻盈地穿越波涛与烟雾的画面。月光洒在祇树西边,更增添了离别的寂寥与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送别场景,表达了对鼎上人回归乡土的深深祝福与对僧人超脱世俗生活的敬仰。王绅的笔触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
不详
天气属清和,幽斋净于水。
端居仰圣明,俯探玄化理。
浮云驰远郊,重阴荫书几。
好鸟弄佳音,闲花发奇卉。
萧散有馀清,烦襟荡尘滓。
比邻有幽人,相去不尺咫。
论心胶在漆,谈道宫协徵。
信宿不相逢,离忧骋如驶。
大音本希声,高怀旷知己。
斯文幸可徵,殷勤望之子。
环池皆名山,山深积苍翠。
长夏晴雪飞,无云亦阴翳。
屋头有流水,时作幽琴鸣。
掩卷欲细听,风移过前楹。
孤馆惊残漏,登途竟若迷。
山形存隐约,地势失高低。
薄曙欺残月,哀猿和早鸡。
忽闻飞瀑响,已过石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