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编篱簇树,篆径通花,阴阴但觉新凉。

受得风多,况又水净荷香。

暮蝉几回咽处,挂残声、都在垂杨。

如此境,问如何不住,负了鸥乡。

却忆鸥边雨过,载茶炉酒具,小小沙棠。

略似浮家,烟景半入苍茫。

谁教画师写出,写斜波、还写斜阳。

亭一角,映莓苔,犹自未荒。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鉴赏

这首《声声慢》由清代诗人张祥河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篇“编篱簇树,篆径通花”,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小径两旁树木丛生、篱笆环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阴阴但觉新凉”一句,点明季节,通过“新凉”二字,既暗示了初秋的清爽,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

“受得风多,况又水净荷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和谐,风吹过带来的是清凉与荷香,水面上的平静更添了几分宁静之美。接下来,“暮蝉几回咽处,挂残声、都在垂杨”描绘了傍晚时分,蝉鸣渐稀,余音绕梁,与垂柳相映成趣的场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宁静之美。

“如此境,问如何不住,负了鸥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与不舍,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似乎在说这样的美好之地,怎能不让人留连忘返,甚至怀念起鸥鸟栖息的故乡。

随后,“却忆鸥边雨过,载茶炉酒具,小小沙棠”转而回忆起往昔与鸥鸟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在沙棠舟上品茶饮酒的情景,那份闲适与自在跃然纸上。紧接着,“略似浮家,烟景半入苍茫”则将这种生活状态比作漂泊的生活,但烟景中的苍茫美却让人心生向往。

“谁教画师写出,写斜波、还写斜阳”一句,诗人仿佛在赞叹画师的技艺,能够将斜波与斜阳的美景完美地呈现在画布之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赞美。

最后,“亭一角,映莓苔,犹自未荒”描绘了一个角落的小亭子,周围长满了莓苔,虽然岁月流转,但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美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并未带走这里的美好。

整体而言,《声声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生活自由与宁静的追求,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93)

张祥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

暝云低,凉雨骤,碧落挂龙尾。

飒飒吹来,琴上海涛沸。

不知深院通潮,一湾流出,犹浸到、亚阑花底。

正吟倚。溪童贳酒才归,洗盏绿浮蚁。

浅酌高歌,都为遣愁计。

是谁下了湘帘,早开新霁,又听取、暮蝉嘶起。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甘州.约客积水潭观荷

傍长堤、万盖绿生烟。清绝已凉天。

记壶卢入市,招人共醉,我亦能仙。

见说红情词里,旖旎又今年。

一觉閒鸥梦,虾菜亭边。

无恙钓丝何许,看城霞倒景,涧雪喷泉。

只花香四壁,风外一楼偏。

话江南、采莲双袖,唱斜阳、低映脸波妍。

吹箫感、暮潮生处,那便登船。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甘州

向蘼芜、同话去年秋。香草半含愁。

怅西风易暮,筝抛别院,笛咽高楼。

一字羌无题处,还见柳枝柔。

招影红阑外,小舣轻舟。

尘世素心谁许,讶妆成花底,解佩芳洲。

甚烟痕瘦削,飞韵玉搔头。

问江干、酒醒何夕,负温黁、草草数杯酬。

空追忆、更无明月,却梦扬州。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甘州.题张东畬大令仿唐六如山水

看巉岩、一道泻春泉,中有古苔香。

傍皴痕湿处,烟分杂树,雨渍疏篁。

人外除将清籁,白石语苍凉。

方信如如悟,参透空王。

回首归田吴下,叹零星剩稿,冷落荒庄。

只溪头润绿,曾照薜萝裳。

恁淋漓、墨壶轻洒,荡寒云、尺幅黯潇湘。

还知否、如今桃坞,尽是斜阳。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