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陶秀才二首(其一)

我爱陶渊明,隐不群异学。

今朝识其孙,璨璨真玉璞。

森然家风在,辩说倾电雹。

江头偶逢我,笑我何龊龊。

恨不从君去,高飞同饮啄。

顾此翅翎短,岂能超五岳。

我止愁复愁,君行乐其乐。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送陶秀才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及其后人的敬仰之情,以及与陶秀才相遇时的感慨和别离的不舍。

首句“我爱陶渊明,隐不群异学”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钦佩,认为他不同于常人,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接着,“今朝识其孙,璨璨真玉璞”则点出了诗人今日有幸遇见了陶渊明的孙子,形容其才华横溢,如同珍贵的玉石一般璀璨夺目。

“森然家风在,辩说倾电雹”描绘了陶家严谨的家风,以及其孙子辩论时的滔滔不绝,犹如闪电般迅疾有力。接下来,“江头偶逢我,笑我何龊龊”写出了陶秀才与诗人的偶然相遇,他以轻松幽默的态度对待诗人,对其拘谨的态度表示不解和善意的调侃。

“恨不从君去,高飞同饮啄”表达了诗人希望与陶秀才一同离开,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共享快乐时光的愿望。“顾此翅翎短,岂能超五岳”则是诗人自谦之语,暗示自己能力有限,难以达到陶秀才那样的高度。

最后,“我止愁复愁,君行乐其乐”总结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自己担忧重重,而陶秀才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抒情,展现了诗人对陶渊明及其后人的崇敬,以及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送陶秀才二首(其二)

江天九旬雨,江路三尺泥。

扶家遂远适,羸马正难骑。

传舍野烟中,子规连夜啼。

乡园归得到,应已血沾衣。

形式: 古风

送朱伯原秘校

泠泠皖溪水,悠悠天柱云。

云行水光动,水洗云影分。

幽人坐卧吟,孤绝迥出群。

资彼云水秀,释此尘垢纷。

胡为倏言别,扁舟连夜发。

往登姑苏台,而望太湖月。

却寻史迁迹,但见苍烟灭。

览古竟论今,治具校工拙。

有才不得施,著书贻后世。

何必腰黄金,自享千载贵。

鲈鱼秋正熟,云泉味尤美。

若逢吴市门,更访长生理。

形式: 古风

同蒋颖叔游丁山彰教寺

北风方苦寒,冰霜昼未消。

偶倾御史盖,同上丁山椒。

空崖白云宿,拱木猕猴跳。

碑皴龟腹裂,泉活龙尾摇。

枯松起幽籁,中天奏云韶。

苔深鸦发翠,石立壮土翘。

荒坟瘗参军,沉魄谁与招。

却读乐安词,惨淡窥泬寥。

矧复见犹子,危言动清朝。

甘心脱豸冠,窜迹投冗寮。

公议在后世,美才无吝骄。

六经收满腹,辨析皆有条。

登山听君语,淙淙碎琼瑶。

但惊白日落,归驭不可邀。

明发余亦往,安得同渔樵。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招蒋颖叔游丁山彰教寺

閒心乐名山,景象恣吟剽。

昭亭西南隅,乱峰最青峭。

盘盘得修径,豁豁渐明眺。

一读道旁碑,古兴恣雅要。

知有金仙家,即往不俟召。

平田转回塘,飞瓦接危峤。

东边卧石虎,徐王旧坟兆。

但惊深藓晦,不见金碧耀。

图形半残缺,冷榻孤灯照。

深篁归鸟没,空岩雪风叫。

敕书刊翠琰,灵迹获猎烧。

寒潭多蛰鳞,佛子忌渔钓。

动活各遂性,蕃衍理可校。

馀晖初月散,幽籁发玄窍。

中有无心人,禅禅自相绍。

问年踰耳顺,肤色尚如少。

翻令念达人,鸿蒙首频掉。

时平冠佩繁,往往属不肖。

岂如弃以归,林泉自投跳。

卓彼蒋夫子,诗辞极精妙。

能来同我游,险绝共长啸。

终当为君诵,古律变新调。

更评江南事,僣迹又足悼。

不能降真人,卒用焚祖庙。

训狐啼老木,愁烟起荒藋。

复有贰卿碑,曾为参军吊。

勇为手势吟,一助玉瓶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