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亳都秋兴(其三)》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描绘了边关秋日的凄凉景象与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情。
首联“山海徒闻尚可支,堪怜一线系安危”以“山海”喻国家之大,虽知其坚固,但对边关一线的安危却深感忧虑。这里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边防的重要性。
颔联“客兵况老三年戍,边马偏肥九月时”通过“客兵”和“边马”的形象,展现了边关将士的辛劳与边疆的辽阔。士兵们在边关守卫多年,而边疆的马匹却因环境适应而显得肥壮,反衬出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
颈联“永夜寒随霜气结,穷秋愁听角声吹”描绘了边关夜晚的寒冷与秋天的萧瑟,通过“霜气”和“角声”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尾联“丸泥不是封关计,仗剑谁歌出塞词”则表达了对当时边防政策的质疑和对英勇将士的赞美。诗人认为仅凭“丸泥”(可能指信使或使者)难以解决边防问题,真正的英雄应是那些“仗剑出塞”的勇士,他们才是保卫国家的真正力量。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边关秋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关切和对英勇将士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