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海歌次文学古韵

白云深,白云深,白云深护山之心。

有时随龙去沧海,倏焉天宇团秋阴。

英英不来入我牗,直上璇霄掩箕斗。

或贯日色流玉虹,或漏雷声堕天狗。

山人学禅草庵里,静看白云朝暮起。

此心欲与云俱閒,又逐溪风过溪水。

纷纷武士尚挥戈,格斗东南未决何。

安得此云化霖雨洗兵甲,散为玉烛四海皆阳和。

云兮云兮如擘絮,奈此东流复如注。

山人祇在玉山中,长绕山人草庵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白云”为主题,描绘了白云在山间、天空中的变化万千,以及它与人间世事的关联。诗人通过“白云”的形象,寄托了对自由、和谐、和平的向往。

首句“白云深,白云深,白云深护山之心”,以“深”字形容白云之多,隐喻其守护山灵之意。接着,“有时随龙去沧海,倏焉天宇团秋阴”,描绘了白云随龙游历大海,瞬间又聚成乌云覆盖天空的景象,展现了白云变幻莫测的特性。

“英英不来入我牗,直上璇霄掩箕斗。或贯日色流玉虹,或漏雷声堕天狗。”这一段进一步描述了白云的神奇变化,时而遮蔽星辰,时而形成彩虹,时而引发雷声,展现了其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

“山人学禅草庵里,静看白云朝暮起。此心欲与云俱閒,又逐溪风过溪水。”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隐居山间的“山人”,通过观察白云的起落,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也暗示了白云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带来心灵的慰藉。

接下来,“纷纷武士尚挥戈,格斗东南未决何。安得此云化霖雨洗兵甲,散为玉烛四海皆阳和。”诗人借白云之能化为甘霖,比喻其能化解人间的战争与苦难,带来和平与温暖,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渴望。

最后,“云兮云兮如擘絮,奈此东流复如注。山人祇在玉山中,长绕山人草庵住。”诗人以“擘絮”比喻白云轻盈飘逸,同时也表达了对白云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而“山人”则象征着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白云的神秘与美丽,以及它与人类情感的深刻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谐、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9)

瞿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智一名荣智,一字惠夫。父晟,迁昆山。兄信字实夫,时齐名,称二瞿先生。智嗜学明《易》,至正间,宪司试辟后青龙镇学教谕,摄绍兴府录判,寻弃官去。睿夫博雅能诗,以书法钩勒兰花,笔致妙绝。时寓华亭,所居有通波阁。与黄晋卿、段吉甫、李季和、成原常、张伯雨诸君友善

  • 字:睿夫
  • 籍贯:其先嘉定州

相关古诗词

虎丘燕集送□□□之秣陵分赋姑苏台

高台崔巍插天起,势压雄城三百里。

云窗雾阁迷烽烟,日日吴王醉西子。

桂膏兰烬烧春云,锦丝瑶管空中闻。

甲兵重来破歌舞,粲齿修眉散如雨。

双钩带血不敢飞,城荒草碧春风吹。

祇今惟有台前月,曾照吴宫花发时。

慷慨悲歌叹陈迹,霜乌怨啼枫叶赤。

明朝送客过钟陵,西望茫茫五湖白。

形式: 古风

从军行二首(其一)

年少去从军,妻儿生死分。

弓开孤月影,剑动七星文。

解识风云气,能穿虎豹群。

不将身许国,何以树功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从军行二首(其二)

破敌三营外,城头日欲低。

举烽连碛远,战气接云齐。

旌帜惊乌起,铙箫杂马嘶。

祇愁千里月,少妇正悲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吕养浩

客子频烦尺素修,江云变态故生愁。

山回绝磴参差树,花隐重城缥缈楼。

雨里未须秦望屐,雪馀拟汎越溪舟。

蒙郎古道多归思,桃叶春情隔渡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