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秋怀十一首(其八)

贤关蔼多士,头角争轩轩。

中有倦游客,虚名厌驰奔。

学为忠与孝,思践阳城言。

高秋赋归去,戏舞庭闱前。

东园柿栗熟,采摘供盘餐。

兄弟各赋诗,集作棣萼编。

甲乙二孺子,日诵言半千。

学语三岁时,笑味生甜酸。

欣然动我怀,长夜不成眠。

归来有此乐,亦可终残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渴望回归家庭生活的学者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诗人以“贤关蔼多士,头角争轩轩”开篇,暗喻这位学者在学术界的地位与成就,同时引出他内心深处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接着,“中有倦游客,虚名厌驰奔”,诗人巧妙地将学者比作疲倦的旅人,对虚名和奔波感到厌倦,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随后,“学为忠与孝,思践阳城言”点明了学者的价值追求,即忠诚与孝顺,以及实践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准则。

“高秋赋归去,戏舞庭闱前”描绘了学者在秋高气爽之时,决定辞官归隐,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的画面。他不仅在庭院中与家人嬉戏舞蹈,还享受着家中的果实,如东园的柿栗,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兄弟各赋诗,集作棣萼编”则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情感交流,兄弟们共同创作诗歌,集合成册,成为家族记忆的一部分。这不仅体现了家庭的凝聚力,也反映了诗人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最后,“甲乙二孺子,日诵言半千。学语三岁时,笑味生甜酸”描绘了孩子们的学习情景,他们从三岁起就开始诵读经典,笑声中充满了学习的乐趣与甜蜜。这一段既表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满足。

“欣然动我怀,长夜不成眠”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家庭生活的向往与感动,即使夜晚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难以入眠。而“归来有此乐,亦可终残年”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肯定,希望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快乐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了一个学者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回归家庭生活的温馨场景,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亲情的珍贵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和韩秋怀十一首(其九)

吾庐有脩竹,滴翠凝不乾。

天风一吹拂,终夜鸣琅玕。

黄杨亦嘉树,一瓮何团团。

日暮飞禽归,啾然欲求安。

嗟予欲何为,屡涉吴江澜。

一名竟未就,举弹空飞丸。

对竹赏佳树,聊系予征鞍。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和韩秋怀十一首(其十)

商飙起何处,古树生秋声。

肃肃夜气寂,悠悠月华明。

兀兀念前古,孜孜殚寸诚。

默默守孤陋,兢兢防满盈。

兴至役诗匠,愁来驱酒兵。

自适布衣愿,未觉青衫荣。

长须与赤脚,亦足供使令。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韩秋怀十一首(其十一)

鲜鲜霜中菊,谁云晚不好。

开日即重阳,虽晚亦同蚤。

对景便须醉,浮生苦难保。

胡为楚大夫,不饮致枯槁。

何如醉乡人,虽醉亦有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和韩符读书城南示孟甲孟乙

性无有不善,兹言闻子舆。

学所以脩性,杨雄著之书。

欲知人之生,灵台湛然虚。

习善裕乃身,习恶丧厥初。

下惠与盗蹠,不生两门闾。

所趋一不同,相去霄壤如。

是以吾夫子,诗礼教伯鱼。

当时非义方,圣门亦萧疏。

我似杜陵翁,有儿最怜渠。

徒爱不知教,惧如驴与猪。

讵望登丹霄,折桂骑蟾蜍。

粗令有闻见,免为瓮中蛆。

丱角入小学,首诵仲尼居。

要知先孝弟,馀力哉乎欤。

我家素孤寒,金玉苦无储。

旧业止青箱,辛勤二星馀。

遗尔以清白,尔曹宜念且。

性情乃良田,学问为耘锄。

勿患远难致,跬步驰蹇驴。

勿忧年不逢,六经有新畬。

勿随奔竞流,伺候人庭除。

勿学田舍儿,黄金买冠裾。

在我能自脩,不患无声誉。

我久困笔砚,退思老山墟。

拭眼看尔曹,庶使愁肠舒。

诗篇和韩公,座右宜书诸。

青春最堪惜,勉矣无踌躇。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