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邦衡赋琉璃灯帘诗次韵

鸡林空诧夜明帘,鳌禁曾迎金炬莲。

却向江城度元日,同看灯箔乐新年。

盘红坐觉光如昼,鞍白端令意欲仙。

归对短檠惟寂寞,酒醒漏永不成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异国的鸡林惊讶于明亮的窗帘,皇宫里曾迎接过金色火炬的莲花盛宴。
现在我们在江城度过元宵节,一起欣赏灯火阑珊,共庆新年。
红色的盘子映照出明亮的光芒,如同白昼,骑马的感觉仿佛升仙。
回到家中,面对微弱的灯光,只有寂寞相伴,酒醒后漏壶滴水声长,难以入眠。

注释

鸡林: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地区,这里代指异国他乡。
夜明帘:形容夜晚明亮的窗帘。
鳌禁:皇宫禁地,比喻尊贵之地。
金炬莲:金色的火炬和莲花,象征盛大的庆典。
江城:指诗人所在的城市。
元日:农历新年第一天。
灯箔:灯笼或彩灯的帘幕。
意欲仙:感觉超凡脱俗。
短檠:简陋的灯台。
寂寞:孤独、寂静。
漏永:漏壶中的水滴声持续不断,形容时间漫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胡邦衡在异国他乡度过元日的情景。首句“鸡林空诧夜明帘”暗示了诗人身处鸡林(古代朝鲜半岛的一地,这里借指海外),惊叹于华美的琉璃灯帘在夜晚闪烁,如同明月般照亮了异域之地。第二句“鳌禁曾迎金炬莲”则回忆起在国内皇宫中迎接新年时的盛况,以“金炬莲”象征皇室的辉煌。

接着,“却向江城度元日”表达了诗人此刻身处江城,与家乡的传统节日氛围形成对比,只能独自欣赏灯会,感受新年的热闹。“同看灯箔乐新年”一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通过“同看”二字,传达出诗人对家乡亲朋共度佳节的深深思念。

“盘红坐觉光如昼”描绘了灯火通明的场景,红色的灯光让夜晚如同白昼,烘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鞍白端令意欲仙”则写出诗人沉浸在这欢乐之中,仿佛飘然欲仙,心情愉悦。

然而,当诗人回到家中,面对孤寂的短檠(小灯),只有酒醒后的漫长夜晚和无法入眠的孤独,“归对短檠惟寂寞,酒醒漏永不成眠”,这种落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孤寂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元日灯会的繁华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胡邦衡端明用癸巳旧韵宠赐佳篇辄续貂为不一之贺

闰六还同载诞辰,寿川方至浩无津。

位虚左辖民瞻旧,职视西枢睿眷新。

玉果又沾汤饼客,银环仍进雪肤人。

风流富贵谁能并,未害先生道德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胡涣季享示寿诗二首十月二十五日因其生日次韵答之(其一)

诸父声名塞两间,圭分青白毂朱丹。

莫年勋业心方壮,前日奸谀骨尚寒。

闻道秋官还简擢,独怜处士失荣观。

如今喜见当家子,应赋忠州此日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胡涣季享示寿诗二首十月二十五日因其生日次韵答之(其二)

杲杲朝曦正在东,文心诗耳一时聪。

学当鼎盛犹无敌,才过颐期想更工。

此去宦游谈笑里,后来家庆画图中。

俾昌俾乂诗人事,不似荒虚汉少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茶园王琰求清暑堂诗次王民瞻敷文胡邦衡资政二公旧韵

早遮西日觅王官,晚倚南窗审膝安。

亹亹清风挥麈落,纷纷苍雪著笙寒。

花前白酒倾云液,竹里行厨洗玉盘。

江月上时凉意足,四弦三弄泻惊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