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八景诗(其一)冷泉猿啸

冷泉亭下北山陲,曾见雌雄共引儿。

惯听山僧朝说法,能随木客夜吟诗。

松坡日暖人游后,蕙帐风寒鹤怨时。

惆怅遗音无处觅,竹鸡啼老野棠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冷泉亭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动物生态,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感。首先,“冷泉亭下北山陲”一句,点明了地点,冷泉亭位于北山的边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幽深的氛围。接着,“曾见雌雄共引儿”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雌雄猿猴共同照顾幼崽,体现了生命的和谐与亲情的温暖。

“惯听山僧朝说法,能随木客夜吟诗”两句,将自然界的猿猴与人类的文化活动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山僧的法说与木客(可能是指树木或某种动物)的夜吟,都赋予了自然以灵性与文化色彩,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松坡日暖人游后,蕙帐风寒鹤怨时”则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四季的变化。白天,松坡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温暖宜人,人们前来游玩;夜晚,蕙帐(可能是指竹林中的小屋)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冷,白鹤似乎也在哀怨。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状态的多样性和时间流逝的痕迹。

最后,“惆怅遗音无处觅,竹鸡啼老野棠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竹鸡在老棠树枝头的啼鸣,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寄托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冷泉亭周边自然环境和动物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和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自然主义和人文关怀色彩。

收录诗词(75)

无名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湖八景诗(其二)浙江秋涛

怒挟西风势未休,滔滔何处觅安流。

青山隔岸分吴越,白浪排空混斗牛。

铁箭有灵来昨日,素车遗恨已千秋。

晚来试倚樟亭立,枫叶芦花满眼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潇湘八景诗(其一)潇湘夜雨

长空冥冥雨飞急,坐我扁舟浮梦泽。

湘水风生万窍号,昭潭云起千山黑。

旅魂寂历秋灯明,耳根已熟江湖声。

人生多忧亦多情,中宵白发满头生。

形式: 古风

潇湘八景诗(其二)洞庭秋月

纤云不动金波浮,玉浮万里开清秋。

青山一发渺无际,天影落镜星河流。

中流无人万籁寂,夜深往往鱼龙出。

何人长笛在扁舟,水远天长露华白。

形式: 古风

潇湘八景诗(其三)渔村落照

湘江雨歇湘山明,千村万落开新晴。

急持袯襫挂屋角,时闻款乃烟中声。

烟中日影交凌乱,晚霞一抹斜阳岸。

网得鲈鱼不入城,柳外旗亭酒堪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