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马臻的《闻早雁》以雁为载体,描绘了雁群南迁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首句“初鸿有馀音”,以“初鸿”(初飞的大雁)引出,通过“馀音”(雁鸣声)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氛围,暗示雁群即将启程南迁。接着“老眼无远光”,以“老眼”(比喻诗人年迈的目光)与“无远光”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无奈,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登楼望不极,但见天青苍”两句,诗人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只见一片青苍的天空,表达了对远方的无限遐想和渴望。接下来,“朝飞秋日短,暮宿秋水长”描绘了雁群在秋季的迁徙途中,白天飞行时间短暂,夜晚则在广阔的水域栖息,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雁群迁徙的艰辛。
“不知从此去,早晚到衡阳”一句,诗人对雁群的迁徙之路充满了疑问和期待,表达了对它们安全到达目的地的深深祝福。随后,“衡阳有故人,书札不可将”点明雁群的目的地是衡阳,那里有诗人思念的故人,但雁群无法携带书信,只能寄托于它们的迁徙,表达了诗人无法直接传达心意的遗憾。
“木末避矰缴,云边足鹰扬”描绘了雁群在迁徙途中的生存状态,它们在高树梢上躲避猎人的箭矢,在云层间自由飞翔,展现了雁群的智慧与生命力。接下来,“中途多苦辛,羽翮能无伤”表达了雁群迁徙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以及它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望尔三春归,依旧到吴乡”表达了诗人对雁群早日归来、平安抵达故乡的热切期盼,以及对友情与家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通过雁群的迁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