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放榜

四海为家宝绪隆,旁求文雅振儒风。

命乡随计来多士,较艺抡材有泽宫。

簪绂近臣当显任,丝纶深旨论丹衷。

旰宵汲汲予存念,夙夜孜孜尔徇公。

名实岂惟衡鉴内,贤能皆萃网罗中。

伫观翘楚登时用,布政分忧协庶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天下皆为家业,繁荣昌盛,广泛寻求文雅人才,振兴儒家学风。
选拔各地才子,通过考试选拔有才能者,朝廷殿堂充满恩泽。
亲近的官员应担任重要职务,传达皇上的深意,讨论忠诚的内心。
日夜忧虑,心中挂念着你们,你们日夜勤奋,致力于公事。
名声与实际才能不仅在衡量之中,贤能之士都被网罗其中。
期待杰出人才立即发挥作用,参与政务,分担忧虑,共同完成大众职责。

注释

四海:天下。
宝绪:繁荣昌盛。
文雅:有学问的。
振:振兴。
儒风:儒家学风。
命乡:选拔。
多士:才子。
泽宫:朝廷殿堂。
簪绂:亲近官员。
显任:重要职务。
丹衷:忠诚之心。
旰宵:日夜。
汲汲:忧虑。
予存念:挂念。
孜孜:勤奋。
徇公:致力于公事。
衡鉴:衡量。
萃:聚集。
翘楚:杰出人才。
登时用:立即发挥作用。
布政:参与政务。
协庶功:共同完成大众职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对国家和文化的关怀,以及他选拔人才、施政理念的态度。开篇“四海为家宝绪隆,旁求文雅振儒风”表明作者将整个国家视为家庭,以弘扬儒学文化为己任。"命乡随计来多士,较艺抡材有泽宫"则显示了他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用心和公正。

接着,“簪绂近臣当显任,丝纶深旨论丹衷”反映了作者对朝廷重要职位的重视,以及对政策决策的细致考量。"旰宵汲汲予存念,夙夜孜孜尔徇公"则透露出作者日夜思考国事,兢兢业业之心。

"名实岂惟衡鉴内,贤能皆萃网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评价不仅仅限于表面,更注重实际才能和品德。最后,“伫观翘楚登时用,布政分忧协庶功”展示了作者在观察古代圣哲的治国之道,力求将这些智慧应用于现实,以减轻百姓的忧虑,实现国家的和谐与繁荣。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大计的深思熟虑,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关注,是一篇融合政治理念、文化追求和个人修养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29)

赵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 生卒年: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赐丁谓(其二)

践历功皆著,咨询务必成。

懿才符曩彦,佳器贯时英。

俾展经纶业,旋升辅弼荣。

嘉亨忻盛遇,尽瘁罄纯诚。

均逸明恩洽,畴劳茂典行。

白麻三殿晓,红旆九衢平。

虽辍凝严任,尤增倚注情。

拥旄辞帝阙,顿辔望都城。

风景高秋月,烟波几舍程。

想卿怀感意,常是梦神京。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赐王钦若除太子太保判杭州十韵

早自外朝登近侍,克符昌运振嘉名。

一参黄阁推良画,再陟鸿枢显至荣。

该博古今堂献纳,勤劳夙夜每专精。

石渠撰述多文备,日观封崇大礼成。

宰府调元心匪懈,真宫兼职望弥清。

龙楼进秩恩尤异,熊轼为藩任不轻。

二浙奥区期惠化,三吴佳致悦高情。

重重山水舟中见,处处壶浆陌上迎。

既肃迩遐安外域,更分宵旰抚黎氓。

予衷侧席方毗倚,伫有甘棠播颂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赐陈尧叟谢病归济源

文苑垂清誉,朝端仰盛才。

嘉猷毗万路,奇遇列三台。

勤职兴居爽,辞荣奏疏来。

畴咨登百揆,异数冠中台。

巨屏扬旌去,名藩昼锦回。

君臣相厚意,瞻望两徘徊。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赐知贡举钱惟演

寅奉昌图绍庆基,选抡多士叶前规。

乡闾荐拔期无滥,草泽搜罗讵有遗。

德举况逢全盛日,计偕咸造广场时。

春官任职当求善,宗伯抡材务得宜。

侍从名儒当委任,艺文公道辩妍媸。

伫伸衡鉴裁深念,允协菁莪乐育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