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寺阻雨(其一)

塔上一铃语,湖头三日风。

苍山在烟外,高浪与天通。

市迥薪刍少,僧残像教空。

不妨留滞好,且看夕阳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孝祥在三塔寺遭遇连日风雨时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塔上一铃语”,以一铃声起兴,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故事或情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接着,“湖头三日风”点明了环境背景,暗示了连续的风雨天气。

“苍山在烟外,高浪与天通”两句,通过“苍山”与“高浪”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磅礴,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苍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感;“高浪”直冲云霄,与天空相接,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美。

“市迥薪刍少,僧残像教空”则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的思考。在风雨阻隔的情况下,市场萧条,柴草稀缺,僧侣们的生活也显得清冷,宗教仪式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与活力。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可能面临的挑战的忧虑。

最后,“不妨留滞好,且看夕阳红”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态度。他选择欣赏眼前的美景——夕阳的余晖,将暂时的停留视为一种享受,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的智慧。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三塔寺阻雨(其二)

倦客三杯酒,高僧一味茶。

凉风撼杨柳,晴日丽荷花。

铎语时鸣塔,渔歌晚钓槎。

停舻快清憩,步稳衬明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过湘中得诗僧万致一于书无所不读非苟得诗名于僧中者余欲与俱还吴中而万家浯溪将结草庵其上送余至湘阴复归作四十字以别

别去太匆匆,回船梦泽东。

拟寻行脚路,忽遇打头风。

梵网威仪在,天花结习空。

它年三百首,吾为子流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钦夫子明定叟夜话舟中钦夫说论语数解天地之心圣人之心尽在是矣明日赋诗以别

江北我归去,湘西君卜居。

谁知对床语,胜读十年书。

不饮清无寐,来朋乐有馀。

明朝千里别,密处几曾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张立之赴临江判官

珍重清江掾,相从五见秋。

炎凉无改节,夷险有忠谋。

莲幕开新府,蒲帆漾小舟。

凄然洞庭野,别意与川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