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韵呈师正(其二)

涂泽风流出雁门,战场谁为洗啼痕。

圣时宫女自妆薄,不遣燕入苍琅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场的凄凉景象与圣明时代宫女的哀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悲凉。

首句“涂泽风流出雁门”,以雁门关为背景,暗示边疆的战事频繁,风吹过战场,仿佛带走了尘土与硝烟,却留下了无尽的悲哀。这里运用了“涂泽”这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战争过后战场的荒凉景象,如同被泪水浸润过的土地。

次句“战场谁为洗啼痕”,直接点明了战场上的伤痛无人能解,无人能为那些因战争而流血流泪的人们洗净伤痕。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法愈合的创伤,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同情。

第三句“圣时宫女自妆薄”,转而描述了在圣明时代,宫女们虽然生活优渥,但内心的情感却显得格外脆弱。这里的“圣时”指的是政治清明的时代,宫女们表面上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却难以排遣。通过“自妆薄”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表现了宫女们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最后一句“不遣燕入苍琅根”,以燕子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有燕子飞过,也无法触及那深埋于地下的苍琅根,暗示了和平与安宁难以真正降临到这片土地上。这句诗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感慨,也是对未来和平的深深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也寄托了对和平的向往,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宿长城西溪题僧舍

西溪一夜枕潺湲,晓上楼头更细看。

欲揽青山入怀袖,却愁烟雨湿衣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题广福寺二绝(其一)

涓涓壁间通小池,小雨廉纤未作泥。

深炷炉香高著火,何须骑马听朝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题广福寺二绝(其二)

山中松韭厌寒俎,江甲防风手自锄。

一榻北窗听雨睡,全胜白饭与青刍。

形式: 七言绝句

次韵傅舍人咏褚邦直葫芦

山瓢枵腹谩如壶,不学鸱夷肯借酤。

清夜玉堂谁伴宿,此时一盏可能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