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颍桥

我行古颖谷,慨怀颖封人。

当日君臣直儿戏,许以纯孝殊不伦。

郑庄能使祭足射中肩,岂有见生母,必欲及黄泉。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过乌得贤。

寤生既不孝,考叔复不忠。

不忠遗母羹,不孝将毋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珍所作的《宿颍桥》。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讽刺与批判,表达了对忠诚与孝顺的深刻思考。

首句“我行古颖谷,慨怀颖封人”,诗人独自漫步在古老的颖谷之中,心中充满了对颖封人的感慨。颖封人,即指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和他的母亲武姜。郑庄公曾因争夺王位而与母亲关系紧张,最终通过巧妙的计谋,使得母亲武姜在祭祀时射中了自己肩膀,以此来化解母子之间的矛盾。然而,郑珍在此诗中却对这种行为进行了质疑和批评。

接下来的几句,“当日君臣直儿戏,许以纯孝殊不伦”表明诗人认为郑庄公与母亲之间的这种互动,更像是孩童间的嬉戏,而非真正的孝顺。接着,“郑庄能使祭足射中肩,岂有见生母,必欲及黄泉”进一步强调,这种行为并非真正的孝顺,因为真正的孝顺不应该只是在死后才得以实现。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过乌得贤”指出,作为臣子,应该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而不是教导君主去犯错误。这里暗含了对郑庄公行为的谴责,认为他的做法不仅不正确,反而可能导致君主变得不贤明。

最后,“寤生既不孝,考叔复不忠。不忠遗母羹,不孝将毋同”提到了另一个历史人物——寤生(即郑庄公)和考叔。寤生不孝,考叔不忠,他们各自的行为都违背了基本的道德规范。这里通过对比,再次强调了忠诚与孝顺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忠诚与孝顺的重视,以及对那些看似聪明实则背离正道行为的批判。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三月初十沙洋

汉水东南流,奔浪日夜急。

舣舟感今日,吾年倏三十。

儿女齐送我,老路从此入。

精力更几何,前去正难执。

且乐现前得,买酒沙洋集。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自沙洋步至黄家林就舟二十里村景佳绝

欲就东湖船,先舍汉津桨。

隔岸知境异,越堤果幽爽。

春草碧浅浅,新树团盎盎。

鸠鸣宿雨馀,人耕旧墟上。

秀圃葱薤花,小桥没菰蒋。

麦深不见人,时闻挽车响。

傍道多草舍,老翁聚三两。

偶憩知馈茗,味恶诚足享。

北来厌尘沙,兹景劳梦想。

缓步殊未久,舟已丛芮榜。

清谣烟水间,馀欢独携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网篱行并序

公安民田入水底,不生五谷生鱼子。

居人结网作耒耜,耕水得鱼如得米。

高田鱼落田反芜,生鱼之地变生蔬。

网亦从之变其用,环葱绕芥如围鱼。

以蔬佐鱼生已蹙,以网作篱还诧目。

苟且穷算得新创,何遽丝乃不如竹。

蔬花蔟蔟蔬叶披,猫戏网中鸡隔窥。

想见鸬鹚与猵獭,出入篱际驱鱼时。

不愁网破篱无补,但惧水反鱼游圃。

此时篱倒蔬亦无,顿顿餐鱼奈何许。

形式: 古风

已过武陵

记我出都门,榆柳未知春。

行得山水绿,望家如隔邻。

隔邻未即到,人情觉已亲。

匪独人情亲,我亦爱我身。

万里虽无功,生存还二人。

风水见怜我,云日亦相因。

监沅已去眼,几日铜江滨。

在远止知归,家近始念贫。

预愁小儿女,不解谅苦辛。

入门索包裹,恻恻伤吾仁。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