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凌风亭戏作

咄咄真成了事痴,功名何在鬓霜垂。

清谈安得如夷甫,佳句无劳发恺之。

山色倚江秋更好,烟光连市晚偏宜。

田园底许归能决,且撷黄花付酒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咄咄声中仿佛成了痴狂追梦人,功名利禄却已白发满头。
清谈如何能像王夷甫那样轻松,美好的诗句也不必像桓温那样显露才华。
秋天的山色映照江面更显优美,傍晚的烟霞连城景色特别适宜。
面对田园生活,我何时才能做出决定回归?暂且摘取菊花,与美酒相伴。

注释

咄咄:形容惊讶或责备声。
痴:沉迷或痴心。
鬓霜垂:形容头发斑白。
夷甫:西晋名士王衍,以清谈著名。
发恺之:指桓温,曾以诗才闻名。
山色倚江:山景倒映在江水中。
烟光连市:烟雾笼罩的城市。
田园底许:怎能轻易决定归隐田园。
黄花:菊花,象征高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晚登凌风亭戏作》,通过对晚年境况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的感慨与自我解嘲。首句“咄咄真成了事痴”,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过往追求功名的反思,感叹岁月蹉跎,一事无成。次句“功名何在鬓霜垂”进一步强调了时光流逝和功业未竟的无奈。

诗人借用历史典故,将自己比作西晋名士王衍,以“清谈安得如夷甫”表达对空谈误国的反思,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清高和对现实的不满。接下来,“佳句无劳发恺之”则借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典故,说自己即使有佳句也无需像他那样炫耀,流露出淡泊名利的态度。

“山色倚江秋更好,烟光连市晚偏宜”两句,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色,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田园底许归能决,且撷黄花付酒卮”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田园的决心尚未坚定,暂且借酒浇愁,享受眼前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当下生活的享受,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望卞山怀石林翁

卞山苕水共苍苍,中有先生万石堂。

早岁英名类终贾,暮年眉寿到刘杨。

人琴遂欲成千载,鸡酒犹能酹一觞。

身后遗编尚尘积,丰碑谁复付中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淲赴贵池簿

四十才生子,今年亦效官。

国恩期共报,世路觉尤难。

簿领犹应暇,诗书且细观。

传家门户立,即此慰衰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清明

老去惊时节,春来念物华。

青烟百六日,同社两三家。

醉著凌风舸,歌成满路花。

沧江万里意,独立送残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清明日雨中同中甫子云二兄集湖上

莫辞冲雨湿春衣,要看湖山滴翠微。

絮重欲飞堤柳暗,花寒无赖海棠稀。

官忙未觉追游少,酝美犹堪尽醉归。

屈指薰风来几日,绿荷簪水已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