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下慢朝周,君王瑶水流。
一朝规问鼎,千里御还骝。
故国无归日,丛祠几换秋。
诜诜耳孙庆,惟烈在仁柔。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君主徐偃王庙的感慨与追忆。开篇“天下慢朝周,君王瑶水流”以简练之笔勾勒出历史的宏大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的时代,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一朝规问鼎,千里御还骝”两句,通过“问鼎”这一典故,巧妙地表达了对权力更迭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暗示了徐偃王的某种政治抱负或命运转折。
“故国无归日,丛祠几换秋”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无归日”和“几换秋”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最后,“诜诜耳孙庆,惟烈在仁柔”两句,以家族繁盛和仁德为主题,既是对徐偃王后世子孙的赞美,也是对其仁慈为政的肯定,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君主形象的向往与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于权力、时间、家族传承以及仁德治国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不详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家在清溪上,乘閒一棹歌。
夕凉天有月,秋迥水无波。
鸥鸟机心断,鲮鱼香味多。
吾缨犹未濯,终是负渔蓑。
樽俎真无奈,风骚亦被魔。
酒龙春力健,诗将夜谋多。
未羡封侯印,偏怜却日戈。
寄言嵇叔夜,休惜玉嵯峨。
关树来时紫,江枫到日丹。
惊弦初月上,避弋太虚宽。
野水涵秋色,霜云结夜寒。
终年南北路,未可笑离鸾。
多年疏法集,长夏忆斋房。
桐雨生苔净,杉风坐石凉。
真茶烹涧溜,满饭取天香。
何日挥冠冕,相期作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