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刘安上的《舒州西门送客亭》,以“拂云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通过“竹千竿”、“清声戛玉”、“水风凉处”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首句“拂云亭外竹千竿”,点明了地点和主要景物——竹子,形象地描绘了亭外竹林茂盛的景象,仿佛竹子与天空相接,给人以高远之感。接着,“静听清声戛玉寒”一句,运用拟声词“戛玉”,生动地描绘了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玉石相击,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受。
后两句“却忆谢公岩下路,水风凉处战檀栾”,则通过联想和对比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意境。这里提到的“谢公”可能是指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他以游历山水著称。诗人想象自己仿佛回到了谢公游历过的山岩之下,那里的水流与微风共同营造出一片清凉之地,竹林中的竹子(檀栾)似乎也在与这自然界的和谐之中“战斗”,实际上是在形容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友情、离别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