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城西寺里一相逢,痴倚门前别后松。

王氏我惟寻子敬,九江天与看芙蓉。

舟中人在三千路,江上诗成四百峰。

老子南还君正别,几声离思送朝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明代庄昶的《送别》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的情景。首句“城西寺里一相逢”,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偶遇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偶然相遇的温馨氛围。接着,“痴倚门前别后松”一句,通过人物的动作细节,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在分别后仍痴痴倚靠于松树旁,久久不愿离去的深情形象。

“王氏我惟寻子敬”一句,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将送别之情与历史人物的情感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这里的“王氏”可能是指王羲之,而“子敬”则是其子王献之,借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九江天与看芙蓉”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送别的情景置于广阔的自然背景之中,通过“芙蓉”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象征着纯洁无瑕的友情。同时,这一句也暗含了对远方友人旅途中的美好祝愿。

“舟中人在三千路,江上诗成四百峰”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友人即将踏上漫长旅程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中的思念之情。通过“三千路”和“四百峰”的对比,既展现了旅途的遥远和艰难,又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最后,“老子南还君正别,几声离思送朝钟”两句,以“老子南还”这一历史典故为引,表达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通过“几声离思送朝钟”这一细节,将送别的情景与时间的流逝紧密相连,强化了离别时刻的沉重感和时间的无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成功地传达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好诗。

收录诗词(1075)

庄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荣寿

既与遐龄更与封,白头堂上坐春风。

平生教子粗酬尽,此日青天盖已公。

万古恩随黄纸下,千年功在此杯中。

一官须了无涯分,老母年光尚未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挽良贵郎中乃翁

何物人间不与同,箕裘天地几春风。

千年此梦还谁觉,一脉贤郎是老翁。

神禹伏羲今仲默,老泉孟子长苏公。

谁知程珦功非小,墓碣青天写未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挽林黄门父王府官

短檐疏雨晚成昏,下马何来正扣门。

哀挽一歌寻老病,麻衣双泪洒乾坤。

恩还罔极他谁报,诗送江门爱亦存。

鼓瑟可知空故迹,显扬何梦领君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张黄门出使便道拜母

喜承君命不彤闱,万里亲庭愿不违。

进士恩荣先拜母,黄门官好况言归。

乾坤楚越看须远,乡井山川也共辉。

万里可知吾分内,成都负弩是还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