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武襄大猷

戚家军,戚家军,军声恫贼呵风云。

猫峒安南盗间起,海氛甚恶无时已。

其来如雨去如风,灭于西者生于东。

东西大小数百战,公也水陆多奇功。

枋国何人抑不叙,幕府攘之自为计。

血肉淋漓换得来,弃置空虚无用地。

偶一失律群叫呶,三予三夺如儿戏。

君门万里臣何言,新鬼故鬼声烦冤。

甲裳一卸剑舞罢,滴露研朱读易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俞武襄大猷》是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通过对戚家军英勇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诗中以“戚家军”开篇,形象地描述了这支军队在抵御外敌时的勇猛和声威,如同风雨般迅猛,又如同云雾般难以捉摸,显示了其在战场上的灵活机动和强大战斗力。

接着,诗人通过“猫峒安南盗间起,海氛甚恶无时已”两句,描绘了当时边疆地区的动荡不安,盗贼四起,局势严峻。然而,戚家军面对这样的挑战,依然能够“其来如雨去如风”,迅速而有效地应对,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毫不留情的打击。

诗中提到的“东西大小数百战,公也水陆多奇功”,强调了戚家军在不同战场上的卓越表现,无论是陆地还是海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胜利。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开始转向对当时官场政治的批判。诗人指出,尽管戚家军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官场中的某些人却对他们的贡献视而不见,甚至在战事中出现了混乱和决策失误,导致了不必要的牺牲。这种对功臣的忽视和对权力的滥用,引发了诗人对正义缺失的感慨。

最后,“甲裳一卸剑舞罢,滴露研朱读易轩”两句,可能象征着战争结束后的平静生活,但同时也暗示了英雄们在享受和平的同时,内心深处对于过去战斗岁月的怀念和对未能得到公正评价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反思,既赞美了戚家军的英勇和智慧,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陈将军第

身兼数器贡明廷,老妪生儿亦宁馨。

上马邹枚能杀贼,闭门绛灌竟通经。

燕云重镇催头白,吴楚名山熨眼青。

叹息故人零落尽,天风莫撼海涛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王襄毅崇古

纳款无如礼遣宜,锡之袍带货居奇。

叛人巳缚中行说,廷议犹争郭药师。

北按部来齐解甲,西迎佛去果留旗。

重开贡市关长保,不用和亲不赂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吴少保兑

缭台崇甓护京畿,战守随心运贼机。

诇敌二旗摩虎穴,寄帑八宝制云衣。

车营法演连珠响,马市威行白棒飞。

断臂可容西部续,黄驼铜佛绝婚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顾端文宪成

皇子并日封,抗疏矢蹇谔。

江陵病祷祀,手取署名削。

秉铨时牴牾,相权为旁落。

放逐名益高,东南司木铎。

龟山葺旧院,六经下注脚。

文清我所师,暨关濂闽洛。

闻风率响应,讲席大张拓。

赴会棹小舟,歌诗听条约。

亦有好事者,附丽意浮薄。

指斥时政非,裁量人物各。

淮抚通波论,贻书入台阁。

传刻邸杪中,此著铸大错。

古训戒出位,守身要束缚。

遂以资口实,抨击相继作。

株连逮三案,毒焰一网煿。

天鉴录东林,朋党其名恶。

在野清义亡,在朝元气索。

后学游泾阳,瓣香缅如昨。

林栖四十载,寻孔颜之乐。

遥遥溯渊源,惠泉流未涸。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