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佥宪之京

少年通藉向金闺,帝命观风下浙西。

三尺龙阿持绣斧,五花骢马凿霜蹄。

范滂威望人争仰,桓典声华孰与齐。

此日轺车巡已遍,仍陪鸳鹭上丹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官员奉命出使浙西的情景,展现了其使命的庄重与荣耀。首句“少年通藉向金闺”,点明了这位官员年轻有为,通过考核进入朝廷任职,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其初入官场的英姿。接着,“帝命观风下浙西”则揭示了他此次出使的任务是巡视地方,考察民情,体现了君主对地方治理的重视。

“三尺龙阿持绣斧,五花骢马凿霜蹄”两句,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将官员出行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三尺龙阿象征着权力与尊严,绣斧则是执行任务的工具,而五花骢马则代表了出行的威仪与速度,霜蹄则暗示了出行的季节与环境,整体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不失活力的氛围。

“范滂威望人争仰,桓典声华孰与齐”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名臣范滂和桓典,表达了对这位官员能力与声望的高度期待。范滂以刚正不阿著称,桓典则以善于治理闻名,诗人在此处巧妙地将当前官员与历史名臣相提并论,既是对官员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其未来成就的期许。

最后,“此日轺车巡已遍,仍陪鸳鹭上丹梯”两句,描绘了官员完成巡视任务后,与同僚一同步入朝堂的情景。轺车巡遍象征着任务的圆满完成,而“仍陪鸳鹭上丹梯”则暗示了官员在完成任务后,继续在朝堂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同僚共同参与国家治理,体现了其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年轻官员出使浙西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风采与使命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明代官场的风貌与君主对地方治理的重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收录诗词(55)

陈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云石

谢却红尘懒出山,片云孤石伴身閒。

散堆花径何须砌,深护柴扉不用关。

曾见白羊朝化去,惯看苍狗暮飞还。

此中便是华阳景,谁道华阳隔世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澉浦李千户韵

虬髯年少羽林郎,曾侍先皇伐鬼方。

玉帐风高围壁垒,牙旗云冷卓沙场。

非关卫霍功勋大,自是孙吴计策长。

料得将门原有种,麟台图像晓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徐济民见访

鹦鹉湖头泊钓槎,杏林仙子到仙家。

陈蕃下榻缘徐子,管仲寻盟为叔牙。

鱼向荻花江上买,酒从杨柳渡头赊。

相逢莫谓贫相弃,共剪青灯话岁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暮春寄友人

风风雨雨禁烟时,过尽春光总不知。

桃李野墙花落早,蘼芜江国燕来迟。

夜深檐溜寒无寐,日晏厨烟湿未炊。

裘马蹁跹自年少,独惭衰朽困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