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茅山范道人

道人本是红尘客,曾把锥刀闹胸臆。

一朝矫首看冥鸿,弃子捐妻人莫测。

三茅峰北华阳南,凌乱烟霞閟殊特。

筑庵寄傲知几年,但见日月忙如织。

饥餐落英饮沆瀣,策杖溪云随降陟。

蟾辉倒射松风寒,长啸一声山欲辟。

飘然行止信自由,或到人间蹑人迹。

朱门瓮牖初不分,遇酒辄倾论斗石。

有时巧发惊四筵,季主犹惭多失策。

纷纷流俗争称奇,岂识道人真所适。

茅君仙去空遗踪,高行三千当自积。

琴閒棋罢幸相过,却恐鸾飞无处觅。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遁世高人的形象,他原本是红尘中的俗客,后因厌倦世俗的纷扰,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妻子和物质的追求,投身于自然之中。他选择在三茅峰的北面和华阳的南边筑庵而居,与烟霞为伴,生活简朴而自由。

诗中描述了这位道人每日的生活状态:以山间落英为食,以清泉为饮,随云雾上下,与自然融为一体。夜晚,月光洒在松林间,寒风拂过,他长啸一声,仿佛能震动山岳。他的行止自由自在,时而踏入人间,时而隐匿于山林之间,不拘泥于世俗的规则。

诗的最后部分提到,这位道人虽然不被世人所理解,但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而非外界的赞誉。他如同茅君一般,虽已仙去,但其高尚的行为和精神将永远流传。诗人希望与之相交,但又担心他那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可能会使他远离尘世,难以寻觅。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送宋司理赴吏部

古木暗长堤,清涟涨轻縠。

南风聒乌樯,动子归兴速。

今日共一樽,明朝各川陆。

我心久已灰,惨怆辄眉蹙。

鲍叔实我知,嵇康亦子熟。

少年挺奇姿,绮丽诱莫逐。

抑首掾雄藩,哀矜见推鞫。

季文每三思,石庆惧谴戮。

多事如不胜,投刀斯中族。

重华虽前旒,疏逖无隐伏。

杂遝登俊良,能官真棫朴。

行看万里涂,追电恣腾蹴。

赫赫继家声,勿忘勤圣读。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登召伯斗野亭用孙莘老韵寄秀老参寥

广陵最佳处,堂与南山平。

慨然寄远瞩,溷浊为冰清。

冷官从无徒,犹阻窥朱甍。

矧兹斗野构,名实久已倾。

距我逾一舍,何由偕友生。

王事有邂逅,川途假新城。

登亭若为慰,饥渴甘大烹。

莲花袭襟裾,双鹤唳且行。

一笑发深省,坐见星斗明。

回首莫逆交,物外正采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楼谦中

三年客扬州,鄙吝谁与晤。

美人海上来,青眼独余顾。

荒凉吊遗踪,每每参杖屦。

败意无俗物,欣快平生遇。

陶丘今杜门,习懒殆成痼。

麈尾挂壁间,琴书自朝暮。

匡山正倚天,枕漱实幽趣。

清壮增笔力,重规谪仙句。

相望越千里,款段不获驱。

何当继畴昔,把手论情素。

惟有月下桐,秋声已如故。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效十二属体

区区鼯鼠技不优,鼓刀要使无全牛。

力探虎穴必有获,纵如兔窟焉能谋。

好龙既久乃龙至,画蛇添足岂蛇侔。

骢马御史风烈在,瘦羊博士声名流。

棘端犹作刻猴用,宝鼎忽患烹鸡求。

相狗他年会见赏,牧豕海上非吾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