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宴集天柱间

皖国逢重九,登临摇落天。

盍簪追往事,吹帽想前贤。

入眼吴萸紫,开觞邓菊鲜。

五云亭最好,争奈近灵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宋朝刘安上的《重九宴集天柱间》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在天柱山举行的宴集场景。诗中通过“皖国逢重九”点明地点与时间,即在皖国(今安徽)的重阳佳节之际,诗人与友人相聚于天柱山。首句“登临摇落天”渲染出一种秋高气爽、登高望远的氛围,同时也暗含着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着,“盍簪追往事,吹帽想前贤”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先贤的缅怀之情。“盍簪”出自《礼记·曲礼下》,意指聚会时众人束发簪冠,此处借指聚会;“吹帽”则源自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中的“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里借“吹帽”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重阳节饮酒赏菊的传统习俗,同时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入眼吴萸紫,开觞邓菊鲜”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的景象。吴萸,即吴茱萸,其色紫,象征着节日的喜庆;邓菊,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菊花品种,其色鲜,寓意着生机与活力。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宴会上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宴会的热烈与欢乐气氛。

最后,“五云亭最好,争奈近灵仙”两句,将视角转向宴会上的建筑——五云亭,并表达了对这座亭子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近灵仙”的描述,赋予了五云亭神秘而崇高的色彩,暗示了宴会的神圣与超凡脱俗,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不仅展现了重阳节宴集的盛况,还蕴含了对历史、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66)

刘安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胡子文游山寺值雨

偷闲出城府,聊以洗尘心。

自得林泉趣,何妨雨雾深。

野亭连竹色,古寺想潮音。

幸接高人论,清风满素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忆鸂鶒二首(其一)

鸂鶒知何许,南园春水多。

稻粱随分有,烟雨想无他。

世上贪毛羽,湖边足网罗。

池塘栖息稳,慎勿厌风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忆鸂鶒二首(其二)

幸有春池阔,双双戏晚晖。

庭闲宜对立,翅短莫高飞。

寇贼已闻熄,主人行且归。

相将芰荷畔,看汝浴红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独游竹阁

极目尽天际,风烟杳霭间。

水光清滉日,野色远连山。

白鹿今何在,高僧此独闲。

我今无伴侣,乘兴一跻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