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米芾在自然中的闲适与超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首句“混尘慵走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不愿随波逐流,追求名利。接着“陟巘喜非期”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不期而遇的登山之乐,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漠漠江雨歇,溶溶春水时”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江面的宁静与生机,雨后的江面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春水缓缓流淌,充满生命力。这种景象不仅美化了自然风光,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陶潜那寄傲,惠远更能诗”引用了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陶潜(陶渊明)以其田园诗著称,寄傲山林;惠远则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擅长诗歌。这里借用了他们的事迹,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吏自成稀阔,言归心尚迟”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感和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官场的束缚让人心生厌倦,而诗人的心却依然眷恋着自然,渴望能够早日归隐,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