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丘江山招隐图

健枝无冗笔,树外来江山。

洲渚芦荻空,斜阳澹烟鬟。

归鞍倦危桥,短篷止荒湾。

业渔古云乐,宁论晋宋间。

菰米莼菜羹,妻儿有馀閒。

坐令王李辈,濡毫破天悭。

展玩不去手,绿阴掩柴关。

浩歌沧浪辞,濯我尘土颜。

悠悠江湖梦,隐者招不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隐逸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自然中的自在与满足。首句“健枝无冗笔”,以“健枝”象征隐士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无冗笔”则暗示了其生活的简朴与纯粹,不为世俗所累。接下来,“树外来江山”一句,巧妙地将隐居之所与壮丽的自然景观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洲渚芦荻空,斜阳澹烟鬟”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芦苇丛生的洲渚景象,淡淡的烟雾如同女子的发髻,既静谧又富有诗意。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喻了隐士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归鞍倦危桥,短篷止荒湾”则转而描写隐士归家途中的情景,疲惫的马匹和简陋的船篷,虽有艰辛,却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种简朴的生活状态,恰恰是隐士追求的自由与宁静。

“业渔古云乐,宁论晋宋间”表达了对古代渔夫生活的向往,认为其中蕴含着真正的快乐,不需计较于历史的变迁。这反映出诗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推崇,以及对现代社会复杂性的反思。

“菰米莼菜羹,妻儿有馀閒”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简单与和谐,通过一顿普通的饭食,展现出家庭的温馨与满足。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述,更体现了精神层面的富足。

“坐令王李辈,濡毫破天悭”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隐士与世俗名流的不同,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地位或财富,但内心的世界却更加广阔与丰富。这里“濡毫破天悭”形象地表达了隐士通过艺术创作,打破了世俗的束缚,找到了心灵的自由。

最后,“浩歌沧浪辞,濯我尘土颜”表达了诗人通过歌唱和自然的洗涤,净化了心灵,摆脱了尘世的烦恼。这不仅是一种个人的情感释放,也是对隐逸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赞美。

“悠悠江湖梦,隐者招不还”则以梦境结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更是对未来可能的选择的一种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过程,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隐逸生活画卷,也是对现代人寻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生活的深刻启示。

收录诗词(29)

郭天锡(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著名书法家、收藏家。曾为御史,今山西大同(云中)人或作天水人,侨寓杭州,做居于甘泉坊,因藏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非以后清内府的三希堂墨本),遂自署所居曰“快雪斋”,他是元代初年重要的鉴藏家之一,与赵孟頫、鲜于枢、乔赏成等人常有交往。他收藏了许多古代法书名迹,至今尚流传于世,如传世的唐摹《神龙本兰亭序》、《仲尼梦奠帖》、《题欧阳询梦奠帖》、《神龙兰亭》、米芾《珊瑚复官二帖》、冯承素摹《兰亭序》、以及晋人《曹娥诔辞卷》等。著有《日记》、《文集》等

  • 字:佑之
  • 号:北山
  • 生卒年:1227-1302

相关古诗词

题高尚书秋山暮霭图

远树含空烟,群峰缄积翠。

离离雁外樯,落日来天际。

高侯丘壑心,点墨悟三昧。

我欲画沧洲,昼长枕篷睡。

形式: 古风

题雷雨护婴图

轰雷欲破山,急雨撼坤轴。

母兮抱儿归,掩耳趋茅屋。

画师巧为此,村景了在目。

一时似可惊,四郊想沾足。

明朝雨霁还复来,平畴却看秧针绿。

形式: 古风

游焦山

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

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

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

坡翁纶老之何处?西日荒寒照野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元日登北固望金焦二山

弟兄常共屋三间,元日登高北固山。

江水拍堤知雪尽,晴风著面觉春还。

新年且醉一杯酒,胜地同消半日閒。

放目金焦天宇阔,暮云低处拥烟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