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家杂感

此生谁料有还期,哭罢相看梦里疑。

同产仅余三子在,一门犹仗两兄持。

箧中泪渍游人信,壁上蜗残忆弟诗。

不是天涯归意懒,归懒原怕到家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钱澄之的《还家杂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复杂情绪。首句“此生谁料有还期”揭示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叹,原本未料到会有重回家园的一天,充满了意外和无奈。"哭罢相看梦里疑"描绘了诗人与亲人重逢后的悲喜交加,泪水洗面,梦境与现实交织,情感纠葛。

接下来的两句“同产仅余三子在,一门犹仗两兄持”,写出了家庭的现状,兄弟俩成为家中主要支柱,子女们尚小,凸显出诗人离家在外的艰辛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沉忧虑。

“箧中泪渍游人信,壁上蜗残忆弟诗”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信件上的泪痕和墙壁上残留的诗句,都是他对故土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最后两句“不是天涯归意懒,归懒原怕到家时”,诗人坦诚地表达了矛盾的心理,虽然思念家乡,但又害怕回到家中面对现实的种种问题,这种复杂的情感反映出人生的苦涩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还家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清末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507)

钱澄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字:饮光
  • 籍贯:晚号田间老
  • 生卒年:1612~1693

相关古诗词

还家杂感

近家才听丧吾兄,望见柴门百感并。

得病只闻思弟剧,远归虚拟出村迎。

哭爷娇女帷前识,绕膝孤儿别后生。

素喜拮据遗迹遍,经行何处不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金陵即事

城郭人民迥未移,夕阳鼓角不胜悲。

屋檐几处添宫瓦,石路何年践御碑。

祠废已无官树禁,寺荒端为赐田追。

酒楼遍唱关东调,谁听秦淮旧竹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金陵即事

秋山无树故崚嶒,几度支筇未忍登。

荒路行愁逢牧马,旧交老渐变高僧。

钟楼自吼南朝寺,佛塔还燃半夜灯。

莫向雨花台北望,寒云黯淡是钟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梅花(其一)

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