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伐鼛一何促,击柝一何迟。

夜景坐来寂,流萤自参差。

片月不常照,浮云相蔽亏。

葛襟满凉气,伏暑无炎曦。

坐来欲敛席,微雨犹丝丝。

良夜岂不爱,耿耿如有思。

出处有道在,行止非人为。

惟应乞身后,终年守茅茨。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夜坐》由明代诗人吴宽所作,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场景与诗人深邃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首句“伐鼛一何促,击柝一何迟”以鼓声和更柝声的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鼓声急促,象征着时间的紧迫;而更柝声缓慢,则反映了时间的悠长。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也暗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接着,“夜景坐来寂,流萤自参差”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萤火虫的闪烁,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流萤的参差不齐,仿佛是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既美丽又孤独,象征着人生的飘忽不定和短暂。

“片月不常照,浮云相蔽亏”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和自然现象的思考。月亮时隐时现,被浮云遮挡,象征着事物的瞬息万变和不可预测性。这种景象引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追求真理和永恒价值的重要性。

“葛襟满凉气,伏暑无炎曦”描述了夜晚的凉爽与白天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生的冷暖交替。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生活多样性的欣赏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坐来欲敛席,微雨犹丝丝”描绘了诗人准备结束夜坐,但微雨却仍在细密地下着,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微雨的绵绵不绝,或许象征着诗人对某种情感或理想的执着追求。

最后,“良夜岂不爱,耿耿如有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夜晚的喜爱,同时流露出深沉的思考。这不仅是对夜晚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意义、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出处有道在,行止非人为”强调了顺应天道、遵循自然法则的重要性,而非盲目追求个人意志。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洞察。

“惟应乞身后,终年守茅茨”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死后能继续守护简朴的生活,体现了对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这种思想境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夜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人生以及理想追求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收录诗词(271)

吴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盛舜臣题山水长卷

城西荡双桨,遥背伍胥门。

人家枕河住,渐喜历乡村。

豁然见平田,农夫荷锄去。

好风吹嫩苗,微雨洒高树。

苇间多放艇,柳下或扳罾。

锦布芰荷荡,沙明鸥鹭汀。

鱼梁接牛宫,沽酒新郭市。

迤逦到横塘,虹桥垂四趾。

乱山似遮路,旋转自长溪。

水入太湖北,云生光福西。

扣舷唱吴歌,有客中流过。

千载怀古心,悠然欲相和。

香径既云没,琴台亦成空。

山头明月上,仍照馆娃宫。

登高信徒劳,望远发深喟。

閒展图画看,旧游一何类。

形式: 古风

为杨应宁题夏太卿墨竹

舍人好画谁与俦,子美诗中之刘侯。

凤池退食多清暇,每抱缣楮从人求。

昨者开筵宴宾客,四壁彷佛横沧洲。

酒酣指点到修竹,数竿倒拂湘江秋。

清风翛翛刷翠羽,孤凤欲下中堂游。

乃知夏卿妙笔墨,奇态纵横才顷刻。

歘然令我走避之,仰面分明堕崖石。

纷纷真赝不可知,我意是竹皆堪诗。

试看北地苦难得,此种数尺青垂垂。

舍人好画兼好奇,明日南行过九疑。

扁舟夜静月初出,想对楚人歌竹枝。

形式: 古风

题周仲瞻藏綵花鸟

越女染丝成五色,隔窗未学秦川织。

鲛人水底夜不眠,乞与冰绡才数尺。

洛阳名花旧谱传,品第巳无天下敌。

妙手能收后素功,画苑群工空叹息。

珍禽入贡从岭南,长羽净扫花间石。

金刀莫遣断其尾,高格岂是雄鸡匹。

顾影峨峨见冠帻,日午畏寒交锦翼。

姚黄魏紫杂鞓红,顿觉春风价增百。

古来观象闻虞皇,絺绣分明有六章。

女红相习来亦久,一日灿烂悬高堂。

周卿得此朱雀航,施朱傅粉皆寻常。

寸心欲效仲山甫,献入明光补衮裳。

形式: 古风

修竹仕女图

曾读杜甫佳人篇,佳人今向画图传。

练裙缟袂春风里,不减花神并水仙。

牵萝补屋居空谷,日暮依然倚修竹。

只隔西邻尺短墙,杨花榆荚纷相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