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瑕为余书道德经戏谢

昙?村头夜雷雨,敕取真文向天去。

天上唯贪逸少书,人间岂断伯阳语。

周郎妙摄山阴魂,一扫重睹五千言。

厌说笼鹅成故事,揖余袖手返吴门。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公瑕为余书道德经戏谢》。诗中以夸张与幽默的手法,描绘了公瑕为诗人书写《道德经》的情景,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首句“昙?村头夜雷雨”,以夜晚雷雨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仿佛预示着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即将显现。接着,“敕取真文向天去”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公瑕的行为比作是受命于天,去获取宇宙间的真理,充满了庄重与神圣感。

“天上唯贪逸少书,人间岂断伯阳语”两句,巧妙地将道家创始人老子(伯阳)与书法家王羲之(逸少)联系起来,既体现了对道家思想的崇敬,也暗含了对书法艺术的赞赏。这里通过对比天上与人间,表达了对道家哲学与艺术追求的双重向往。

“周郎妙摄山阴魂,一扫重睹五千言”中的“周郎”指三国时期的周瑜,此处借指公瑕的高超技艺,如同周瑜般能捕捉到山阴的灵魂,展现出公瑕书写《道德经》时的神韵与魅力。同时,“一扫重睹五千言”则强调了公瑕书写速度之快,以及《道德经》内容的深远影响。

最后,“厌说笼鹅成故事,揖余袖手返吴门”两句,以“笼鹅”这一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对过去繁琐礼仪的厌倦,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揖余袖手返吴门”的动作,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归隐自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公瑕高超的书法技艺,也蕴含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题王叔明湖山清晓图

谁捐吴绫写萧瑟,乍看无乃王摩诘。

即非摩诘或思训,敢谓黄鹤樵人笔。

黄鹤夜半不肯眠,欲换凡翼求真筌。

吸将三斛碧沆瀣,吐作八尺青婵娟。

空青蒙碧犹未已,似有天鸡唤山起。

零露枝枝璎珞珠,初阳处处葡萄绮。

问余展卷胡留连,欲言不言心惘然。

市朝少选车马急,方信此中殊有天。

形式: 古风

题柏舟画卷赠高母

谁言卫风荡,乃有共姜妇。

谁言吴趋薄,亦有高令母。

当时髧髦歌柏舟,今日青灯照白头。

纵令淇澳清彻底,争似胥江不肯流。

形式: 古风

挽雪林赵老

偶然一作侯门客,懒向侯门借颜色。

偶然一艺能通神,懒向人间称艺人。

南阳杞菊甘谷水,前身恐是天随子。

谁言见画如见君,石头城外多愁云。

形式: 古风

张守有温甫学士擘窠书老柏行余以仲昭太卿画竹配之时万历丁丑之八月廿五日守诞辰也眷属在里中将有就馆者并以为祝

君有温甫手书老柏行,槎牙爪距八法锋纵衡。

我贻仲昭手画竹数茎,鸾鶱凤舞叶叶排空青。

欲将此竹配此柏,挂君高斋八月动霜色。

劲节原从造化留,虚心岂仗栽培得。

竹既嶰谷十二声,一一将向朝阳鸣。

柏亦郁作苍虬吟,和出万古萧龙音。

饮君酒,上君寿,赤水三条珠在手。

更闻阿段报山阴,夜雨龙鳞箨中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