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优奏良爌投赠二首(其一)

不留妄念著胸中,弋者何心更慕鸿。

畴昔直前焚戆草,即今殿后著谈丛。

放言遣兴诗瓢满,野史诛奸笔钺公。

埋骨家山百无恨,圣贤厄蔡更徂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心中不留任何杂念,猎人的心中只有对大雁的向往。
昔日坦率前行,焚烧愚昧之草,如今在众人之后,却成为谈论的焦点。
我以诗歌抒发内心,放言遣怀,历史的真相由公正的笔记录下奸邪。
我死后,家乡的山川再无遗憾,圣贤如蔡邕虽遭困厄,仍向东流去继续传播智慧。

注释

妄念:杂乱无章的想法。
弋者:猎人。
戆草:比喻愚昧无知的事物。
殿后:指在人群或事件中居于最后。
诗瓢:比喻诗人的创作源泉。
野史:非官方的历史记载,通常指民间流传的历史。
笔钺:比喻写作或批评的权力。
厄蔡:蔡邕,东汉学者,此处借指遭受困境的圣贤。
徂东:往东流去,象征时间流逝或历史前进。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次韵赵优奏良爌投赠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不留妄念著胸中”,表明了作者对于内心杂念的放弃,不让它们在心中停留。这反映出了作者对于精神独立和自我净化的一种追求。

“弋者何心更慕鸿”,这里的“弋者”指的是古代射鸟的人,而“慕鸿”则是一种怀念高远之物的意象。结合上下文,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于自由和高洁境界的向往。

“畴昔直前焚戆草,即今殿后著谈丛”,这里描述了一个场景,从前的荒野被焚烧过,而现在却在宫殿之后种植着花草。这可能是在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是对某些事物或观念转变的暗示。

“放言遣兴诗瓢满,野史诛奸笔钺公”,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和历史记录的态度。“放言”意味着畅所欲言,“遣兴”则是通过写作来抒发情怀;“野史”通常指的是非官方的历史记载,而“诛奸笔钺公”则是在强调这种记录应保持真实和严肃。

“埋骨家山百无恨,圣贤厄蔡更徂东”,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归宿和精神追求的最终态度。“埋骨家山”意味着将自己的遗体安葬在心之所向的家乡山中,而“百无恨”则是对生命和尘世的一种释然;“圣贤厄蔡更徂东”可能是在暗示那些伟大而又遥远的理想或精神导师,虽然他们已经逝去,但精神永存。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历史和文学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次韵寄题建阳马氏亦乐园

匹如迂叟洛中园,花竹依稀五亩宽。

梧树参天栖凤集,桧根入地蛰龙蟠。

翁求真乐希颜子,世著清名慕邴丹。

身是双溪前令尹,胜游蹉过不曾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庾使左史中书行部二首(其二)

渭树江云春复冬,安知今夕一尊同。

放还颇有诗招隐,饿死断无文送穷。

笑我垂车老骑犊,喜公下马气如虹。

暮年未敢忘忧国,白发丹心每愿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庾使左史中书行部二首(其一)

朝回暖律变严冬,应念闽风与蜀同。

丛棘冤皆为洗雪,发棠惠遍及饥穷。

冰寒吏胆照天烛,泉涌诗肠饮涧虹。

帝遣二星临七聚,不妨击壤和元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黄户曹问讯二首(其二)

残年宜去亦宜休,出处输渠第一流。

华表归三千岁鹤,具区有四十蹄牛。

吟薰风殿曾微讽,祖夕阳亭尚隐忧。

乾鹊噪檐无别喜,书筒诗卷远相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