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名为《题谦上人听雪窝次韵》。诗中描绘了禅者谦上人在听雪时的心境与感悟,充满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首句“幻境依空立,初不在营构”点明了禅宗对于世间万物皆为幻象的观点,强调了事物的本质并不在于其构建的过程,而是存在于其空性的本质之中。接下来的“譬如空中花,过眼安得久”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以空中之花比喻世间万物的短暂与虚幻,强调了事物的瞬息万变和不可持久性。
“上人清虚室,置之无何有”则描绘了谦上人居住的清净之地,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接着“心超三观妙,离净复离垢”表达了禅者超越世俗观念,达到心灵纯净的状态,同时又不被纯净所束缚,体现了禅宗追求的境界。
“英英玉生辉,况值越之昼”通过赞美谦上人如同玉石般闪耀的智慧,以及正值越地的明亮日光,象征着禅者在光明中展现出的智慧与光辉。接下来的“前身乃雪峰,后身应雪窦”则是对谦上人过去与未来的预言,暗示了他在修行道路上的成就与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
“夜闻落叶声,滕六肆驰骤”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落叶的声音,滕六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冬季的风雪,象征着修行路上的艰难与挑战。而“朔风号枯桑,猛若狮子吼”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挑战的激烈程度,同时也展现了禅者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勇气。
“炉头懒残芋,邀我速相就”则通过一个生动的场景,表现了禅者邀请他人一同分享修行的喜悦,强调了禅宗中的互助与共修精神。最后,“我本有发僧,俗缘嗟逗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俗世生活的反思与遗憾,以及对禅宗生活的向往。
“昔也求一玄,今焉白自守”则回顾了诗人过去的追求与现在的坚守,强调了从追求到坚守的转变。接下来的“寥寥入无声,寂寂破诸漏”表达了诗人进入禅定状态后的寂静与解脱,以及对烦恼的超越。
“兹聆阳春曲,一洗平生疚”则描绘了诗人聆听禅曲后的内心洗涤,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解脱。最后“载歌白战诗,千军当却走”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禅宗智慧,能够像千军万马般的力量,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的核心理念——空性、超脱、智慧、和平静,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首艺术作品,更是对禅宗精神的深刻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