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丁行

日色无光光亦薄,瘴烟入鼻微闻恶。

行人畏近隘头行,守隘隘丁昼击柝。

柝上响停,行人胆惊。伏莽之戎,草木皆兵。

柝声不绝,寻声出穴。为彼发踪,磨牙吮血。

行人不敢经,饥吻馋涎腥。

乘机伺利便,跳踉杀隘丁。

挟刃犹敢侮,民间厉禁挟弓弩。

利器凶兵遗彼虏,飞而食肉山中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紧张与恐怖的边疆场景。诗中的“日色无光光亦薄,瘴烟入鼻微闻恶”两句,以阴沉的氛围开篇,暗示了环境的恶劣和危险。接着,“行人畏近隘头行,守隘隘丁昼击柝”描绘了行人在险峻隘口的小心翼翼,以及守卫者昼间的警戒行为。通过“柝上响停,行人胆惊”表现了柝声对行人的心理影响,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

“伏莽之戎,草木皆兵”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敌人的隐秘和难以预测,仿佛连草木都成了敌人。接下来的“柝声不绝,寻声出穴。为彼发踪,磨牙吮血”则进一步渲染了敌人的狡猾和残忍,他们利用柝声作为诱饵,潜入并袭击守卫者。

“行人不敢经,饥吻馋涎腥”描述了行人在面对如此危险时的恐惧与无奈,他们的嘴唇因饥饿而干裂,唾液腥臭,却不敢轻易穿越这片区域。最后,“乘机伺利便,跳踉杀隘丁。挟刃犹敢侮,民间厉禁挟弓弩。利器凶兵遗彼虏,飞而食肉山中虎”则揭示了敌人的贪婪与凶残,他们利用任何机会攻击守卫者,甚至在被禁止携带武器的情况下仍能使用其他凶器,最终将这些武器留给敌人,仿佛山中的老虎一般,依靠捕食生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边疆地区的险恶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守卫者与入侵者的激烈对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收录诗词(73)

梁成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五日入山由苗栗至大湖

溪行有深湍,山行无寸土。

当暑践炎石,似鱼游热釜。

对岭见深林,林深防猛虎。

杀人饮其血,手把髑髅舞。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范侍御招饮七里香花下(其一)

铃阁清严碧槛凉,一丛玉蕊正芬芳。

琼姿乍怯秋初雨,花气浑同夜合香。

绣斧筵前歌白雪,银鬟窗外舞霓裳。

擎杯细把山矾嗅,沁我诗肠润酒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范侍御招饮七里香花下(其二)

密叶繁葩绿玉丛,朝霞掩映雪玲珑。

唐昌观里依稀似,后土祠边想象同。

满砌花飞惊积霰,隔邻香透趁微风。

三年海外埋芳信,此日开筵兴不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德国大使

求图对峙抗西东,天下强权属两雄。

藉重平和坚誓约,万邦齐颂息兵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