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两山二首(其二)

穷乡何处觅新丰,身世悠悠醉梦中。

未学伏波尸马革,且随甫里问龟蒙。

檐头喜有桑榆日,兵后那无草木风。

亦欲飞神游八极,扁舟坦卧不须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穷乡僻壤,内心却在醉梦中悠然自得的情境。首句“穷乡何处觅新丰”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繁华与现实落差的感慨,新丰本是唐代豪杰李广宴饮之地,此处借以喻指理想中的繁华之地,而“穷乡”则代表了诗人所处的现实环境。接下来的“身世悠悠醉梦中”,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内心仍能保持一种超脱和洒脱的态度。

“未学伏波尸马革,且随甫里问龟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伏波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别号,他一生征战,死后葬于马革之中;甫里和龟蒙则是两位隐士的代称,这里诗人自比为隐士,表示自己并未追求功名,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闲适的生活方式。

“檐头喜有桑榆日,兵后那无草木风”两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桑榆日指的是夕阳,草木风则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以及对战乱之后恢复和平景象的欣慰。

最后,“亦欲飞神游八极,扁舟坦卧不须篷”两句,展现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精神超越的愿望。他希望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地遨游天地,又或是乘坐小船,躺在船上,享受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超然态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閒居十咏(其一)

阶前紫蔓金丝草,篱角红垂锦带花。

梓泽平泉易销歇,春留富贵与诗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閒居十咏(其二)

树隔残钟远欲无,野云漠漠雨疏疏。

飞蚊尽逐南风去,父子灯前共读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閒居十咏(其三)

仰屋著书无笔力,闭门觅句费心机。

不如花下冥冥坐,静看蜻蜓蛱蝶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閒居十咏(其四)

莺花韦曲旧时游,老去闲情已五休。

却笑东风无检束,又随飞絮过南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