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罨重城。凄凄风雨都来,伴我孤征。
渐湿雾凄迷不断,薄寒料峭还生。秋心暗惊。
沉沉不放新晴。倚槛慵开銮镜,临流罢抚银筝。
漫忘却、他乡茱萸节近,黄花放后,白衣人远,但见拍水沙凫野渡,寥天云雁烟汀。
黯销凝。匆匆又听橹声。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风雨中行旅的画面。"罨重城"三字,暗示了词人身处繁华都市之外,孤独地面对风雨。风雨凄凄,不仅增添了环境的冷清,也触动了词人心中的孤寂之情。"渐湿雾凄迷不断,薄寒料峭还生",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的浓厚和气候的寒冷,词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更加沉重。
"秋心暗惊"四字,直接表达了词人对季节更迭的敏感和内心的震动。接下来,词人通过"沉沉不放新晴",写出阴雨连绵,使得心情无法得到舒展。"倚槛慵开銮镜,临流罢抚银筝",通过日常生活细节,表现出词人无心打扮,对音乐也失去了兴趣,反映出内心的落寞。
"漫忘却、他乡茱萸节近"一句,点出此时离家在外,临近重阳节,而远方的亲人朋友难以团聚,更添思乡之情。"黄花放后,白衣人远",借菊花开放和远方友人的形象,寄托了对故人的思念。"但见拍水沙凫野渡,寥天云雁烟汀",描绘出野外的自然景象,愈发显得词人形单影只。
最后,"黯销凝。匆匆又听橹声",以听觉收束全词,桨声的响起,似乎在催促着时光流逝,词人的心境更加黯然神伤,沉浸在深深的忧郁之中。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情景交融,展现了词人在异乡秋风冷雨中的孤寂与怀旧之情。
不详
一字利叔,清代词人,学者,又号蒿庵。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
风风雨雨到天涯。春归何处家。有人肠断为莺花。
莺花须自嗟。眉黛浅,鬓云斜。乱红窗外遮。
轻阴那不护韶华。偏教愁暮鸦。
荼蘼开后群芳歇。绿阴满院听鶗鴂。窗外老莺声。
都教和泪听。日长人倦午。芳草蝴蝶舞。
瘦损小腰围。翩翩金翅衣。
晓云和梦凝鸳帐。梨花如雪还相向。人在木兰艭。
春波度远江。归来梦莫续。潜伴诸郎宿。
郎意若为寻。妾愁江水深。
宫眉新样黄初吐。梦惊粉重西园雨。弱薄不胜衣。
满园莺乱飞。楼头花事寂。金雁无消息。
怎得晚春时。薄情郎早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