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自然之美的斋夜图景。诗人以南山之庐为背景,描绘了其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宁静。"蔓壑俯阶除"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庐舍依山而建,与山间蜿蜒的山谷相接,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落叶喧筠径"则通过落叶在竹径上沙沙作响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寂静。
"明灯散竹书"描绘了室内一盏灯火照亮了竹制的书籍,既体现了读书人的生活情趣,也暗示了知识与智慧的光芒穿透了夜晚的黑暗。"野狐寒拜月"和"溪獭夜陈鱼"两句话,分别描绘了野生动物在夜晚的活动,野狐对着月亮行礼,溪獭在夜间捕食,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阒寂荒村事,幽奇念索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眷恋。"阒寂"形容了环境的寂静,"荒村事"则可能暗指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幽奇"则强调了自然界的神秘与美丽,"念索居"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斋夜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