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和归田园居六首(其五)》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深刻思考。
首句“天道夷且简,人情险而曲”,以天道的平易与简单对比人情的复杂与曲折,揭示了自然法则的直白与人类社会的多变之间的差异。接着,“乘云招松乔,高屋翘吾足”两句,诗人想象自己能够超越尘世,与仙人松乔同游,站在高屋之上,俯瞰人间,表达了对超脱世俗束缚的渴望。
“柴桑有深意,会者唯玉局”中,“柴桑”可能指代陶渊明的故乡或其归隐之地,暗示着归隐田园的深远意义;“玉局”则可能是指宋代的名士王安石,这里或许暗含着对古代文人雅士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认同。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今,强调了归隐田园对于理解人生真谛的重要性。
“酣歌岂足恃,日月如转烛”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认为纵使饮酒放歌也不能长久依赖,时间如同旋转的蜡烛般迅速流逝,提醒人们珍惜时光,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冥灵忘春秋,朝菌限昏旭”以冥灵(一种传说中的长寿鸟)与朝菌(朝生暮死的菌类)为喻,冥灵能忘却岁月更迭,朝菌则受限于一天的生命周期,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有限与永恒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