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题山石经洞

一洞倒挂霜折莲,一洞侧出洪钟眠。

谽谺窈窕莫可状,更有六洞嵌其巅。

就中洞下复为洞,浩浩万劫通云烟。

有隋静老亦好事,牢置关锁加钩键。

名山灵秀气忽闭,宝藏未识开何年。

令人可想不可见,有若忉利纯金天。

松阴亭亭日傍午,风来隔涧传樵语。

照人苔藓须眉青,石既陆离客亦古。

披萝剪棘窥岩户,■鼯惊窜蝙蝠舞。

天光透处字隐隐,波折依稀半欧褚。

呜呼至宝秘空谷,奚异结绿埋沙土。

云居自是贞观刹,熣灿岧峣宏殿宇。

胡不出之甃廊壁,我与山僧快先睹。

未知守者谁其主,砰轰欲借雷公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张深的《芯题山石经洞》描绘了一处深邃神秘的山石景观。首句“一洞倒挂霜折莲”以奇特的想象,形容洞穴倒悬如霜花折断的莲花,形象生动。接下来的“一洞侧出洪钟眠”则将洞口比喻为沉睡的洪钟,富有韵律感。

诗中“谽谺窈窕莫可状”描绘了洞穴的深邃和曲折,难以用言语形容。“更有六洞嵌其巅”进一步揭示了洞穴层次的丰富。洞内“就中洞下复为洞”,仿佛通向无尽的时空,云烟缭绕。

诗人提及隋代静老对洞穴的保护,“牢置关锁加钩键”,暗示了洞穴的历史价值。然而,“名山灵秀气忽闭”,宝藏未被发掘,引人遐想。诗人感叹:“令人可想不可见,有若忉利纯金天”,表达出对洞中珍宝的向往。

“松阴亭亭日傍午,风来隔涧传樵语”描绘了山间宁静的氛围,松影斑驳,樵夫的话语随风传来。洞内“照人苔藓须眉青,石既陆离客亦古”,苔藓斑驳,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诗人深入探索,“披萝剪棘窥岩户”,却见“鼯窜蝙蝠舞”,天光透过之处隐约可见“字隐隐”,可能是古代石刻或壁画。他遗憾地认为,如此珍贵的宝藏应被世人所知,而非“埋沙土”。

最后,诗人期待宝藏能被展示出来,让包括自己在内的山僧得以一饱眼福,但又不知守护者何在,只能发出“砰轰欲借雷公斧”的感慨,表达了对洞穴未能开发的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石经洞的神秘与历史沉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与探寻。

收录诗词(6)

张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井行

梯崖陡绝攀棱层,去天一握疑可登。

神龙触石石中裂,直下万仞深冥冥。

苍鳞得径归重溟,残烟剩雨懒复升。

莹晶石髓同酝酿,留此德水施高僧。

高僧飞锡婫摩城,恐迷智火遗元镫。

金壶汁尽井华继,历年书勒西来经。

迄今洞秘铁石扃,法乘呵护严山灵。

雷音往往动深夜,此下不少潜虬听。

有时滃郁寒云兴,气逼太古莓苔青。

黝然深黑若有物,照影莫见神为惊。

一语未毕一语应,清音琅琅如斫冰。

会逢金仙发砂窖,疑是玉女敲铜瓶。

或言乌山井底扬吴舲,竹山有穴通孤星。

大地具可人力破,凿者安知非五丁。

轩辕九井天自生,刺指亦属真仙成。

灵异未可常理测,古迹难以空言争。

阴阴危壁垂寒藤,重来腰脚力尚能。

好携琉璃黄竹簟,踞此六月消炎蒸。

形式: 古风

骗马行

倾杯一曲勤政楼,四百马舞金铃秋。

名驹仅充木床玩,壮士亦抱盐车愁。

我朝练马马日编,勇技灵随马势变。

人如鸟隼马如龙,骨腾肉飞堪百战。

云阴漠漠平沙开,健儿三五躤柳来。

短衣窄袖气精紧,色目迭出矜奇侅。

一人反引如猿狖,一人侧起苍鹰骤。

一人倒立足穿花,倏忽鬃前倏尾后。

倏然马腹小可藏,筋斗一落千丈强。

全身离鞍脚出镫,欲起不起歌《伊》《凉》。

阴阳两手疾于磨,电在飞仙膊下过。

挑抽凿剃托吊剪,鞍背从容任掀簸。

有时对面两骑驱,交臂暗度马不知。

有时连环八蹄骋,左超右踔无停时。

马乎岂竟解人意,马亦随人作游戏。

伎完人马两从容,汗喘俱无神采异。

漫夸曲踊逾三驼,迅捷轻趫未足多。

千秋万岁奉天子,信是京营曳落河。

形式: 古风

代州

白草黄沙一望遥,近城村落亦寥寥。

滹沱入夜冰常合,句注终年雪不消。

边地食惟先湩酪,深秋衣已薄貆貂。

凄凉土屋寒镫外,觱栗停吹又听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沧州

卫水奔流绕郭浑,绵绵古道向津门。

马前残烧何王冢,雁外孤烟近海村。

沧酒三年经再挹,铁狮百战不双存。

此间旧有开元寺,独立摩挲夕照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