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点因风碎,脂痕带雨鲜。泥人情态尽堪怜。
瘦到海棠时候、子规天。香意浓成晕,春阴淡著烟。
玲珑结子系连环。记得越罗衫底、画裙边。
不详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板桥曲对柴门影,依依画桡停住。
蟋蟀啼完,芙蓉病老,秋事如烟过去。萧森院宇。
有野鹤迎人,闲鸥作主。
点醒微阴,隔篱红叶绣霜谱。竹林馀韵再见。
算疏狂小阮,高会仍与。
尘柄生寒,鹅杯泛暖,还我晋时风趣。清游俊侣。
正水阁花香,残灯催句。醉过黄昏,夜深还听雨。
疏雨湿蝉衣,绕池塘、数里藕花开遍。
双桨破烟痕,垂杨底、略有嫩风勾绾。
篷窗试启,冷香如梦浮清浅。
借得沧浪容一枕,卧听棹歌声远。
最怜那日西湖,记招蝶、盟鸥段家桥畔。
凉约美人寻,花阴动、秋在湘裙罗扇。
轻盈易别,采芳空寄瑶琴怨。
输与鸳鸯三十六,长是水云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