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因院赴浴

汉客疲江海,乘槎万里归。

重寻象王舍,一浣洛城衣。

坏壁凝香霭,明轩泛暮晖。

红尘不相贷,归路骤骖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漂泊异乡的旅人疲惫于江湖,乘坐木筏长途跋涉回归故乡。
再次寻找象王居住过的屋舍,洗净在洛阳城穿过的衣物。
残破的墙壁上凝聚着香气,明亮的轩窗映照着傍晚的余晖。
世俗的纷扰无法宽恕,他急切地踏上归途,策马疾驰。

注释

汉客:指汉代或中原地区的旅人。
乘槎:古代传说中乘木筏渡天河的神话。
象王舍:可能指大象王的居所,也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寄托。
洛城:洛阳,古都之一,这里指诗人故乡。
香霭:香气形成的云雾,形容香气浓郁。
明轩:明亮的窗户,代指居室。
红尘:借指世俗尘世,繁忙的生活。
骖騑:驾车的马匹,这里指马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途劳顿的汉族客人,乘坐船只经过长江和海洋,行程万里准备返回故乡。诗中提到的“重寻象王舍”,象王是古代传说中的地方,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寓意,而“一浣洛城衣”则显示了诗人在洛阳城洗涤尘埃的衣物,表达了一种清洁身心的愿望。

"坏壁凝香霭"一句,通过对破旧墙壁上香气渗透这一细节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静谧与古老的情境。"明轩泛暮晖"则是说诗人坐在车子里,看着晚霞的景致,显得非常悠闲和享受。

最后两句“红尘不相贷,归路骤骖騑”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以及急切想要回到自己的安身之地的心情。"红尘"指的是凡尘俗世,而"不相贷"则意味着与尘世的诸多纠缠和烦恼无关。"归路骤骖騑"形容归途中的急促和迫切,通过对马匹奔跑声音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急躁和渴望平静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和介之登楼见寄

俯瞰江城十万家,旧居却叹久荒遐。

秋空云片归飞鹤,古木藤阴屈结蛇。

卧爱滩声长在耳,望穷山色接无涯。

凭君命句天然景,流落人间与众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四弟夏雨

蚕月雨冥冥,愁云满太清。

庭阶犹积润,沟港更繁声。

嫩绿应浮野,馀凉稍及城。

隋河今不浅,放艇欲南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竹元珍寒食次韵

羁旅看春色,清明客帝乡。

花开禁苑密,柳袅御沟长。

玉勒无馀地,钿车有剩香。

尘埃不可久,归梦楚山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竹元珍僧舍牡丹次韵

知到东邻赏牡丹,高僧防客颇艰难。

鲜妍自是天花种,僻静应无俗眼看。

叶似蟠桃相隐覆,蕊随飞蝶渐凋残。

新诗清苦如郊岛,肯羡侯家一醉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