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一)淮上雪

天工何意,碎琼珰玉佩,书空千尺。

箬笠蓑衫扁舟下,淮口烟林如织。

飞观嶙峋,子亭突兀,影浸澄淮碧。

纶巾鹤氅,是谁独笑携策。

遥想易水燕山,有人方醉赏,六花如席。

云重天低酣歌罢,胆壮乾坤犹窄。

射雉归来,铁鳞十万,踏碎千山白。

紫箫声断,唤回春满南陌。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大自然为何如此匠心,将美玉散落成琼瑶,书写在空中千尺的画卷。
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驾着小舟顺淮河而下,两岸烟雾笼罩的树林如同密集的织锦。
高耸的楼阁和突兀的亭子倒映在清澈的淮水中,景色宜人。
身着纶巾鹤氅的人独自微笑,手持竹杖,仿佛在欣赏易水燕山的美景。
想象中,有人在易水燕山畅饮,欣赏着如席的雪花,醉态可掬。
歌声停止,云层厚重,天空低垂,但胸襟依旧开阔,天地间依然狭小。
狩猎归来,百万铁鳞覆盖的箭矢,踏过皑皑白雪,留下痕迹。
紫箫声消逝,唤醒了南陌的春意盎然。

注释

天工:自然的巧妙工艺。
碎琼珰玉佩:比喻破碎的美玉,形容景象瑰丽。
书空:在空中描绘。
箬笠蓑衫:渔夫的装扮。
淮口:淮河入海口。
飞观嶙峋:高耸的楼阁形状奇特。
子亭突兀:亭子矗立,显眼突出。
澄淮碧:清澈的淮河水色。
纶巾鹤氅:古代文士的服饰。
易水燕山:历史上的地名,象征壮丽景色。
六花如席:雪花密集如席,形容雪大。
胆壮乾坤犹窄:胸怀壮志,感觉天地仍显狭窄。
铁鳞十万:形容箭矢众多。
紫箫声断:悠扬的箫声停止。
春满南陌:春天充满田野小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天工何意,碎琼珰玉佩,书空千尺"一句,以天工开篇,不仅是对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赞美,也暗示了一种无尽的创造力与诗人的无限想象空间。接着,“箬笠蓑衫扁舟下,淮口烟林如织”细致地描绘了雪后的静谧景色,其中“箬笠蓑衫”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氛围,而“淮口烟林如织”则展现出一幅诗意盎然的画面。

“飞观嶙峋,子亭突兀,影浸澄淮碧”中,“飞观”、“嶙峋”等用词,不仅形容了山川的险峻,也映射出了诗人心中的豪放与不羁。"纶巾鹤氅,是谁独笑携策"一句,通过“纶巾”和“鹤氅”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情怀,而“是谁独笑携策”则留下了一个谜一样的悬念,让人遐想。

诗的后半部分,“遥想易水燕山,有人方醉赏,六花如席”中,"遥想"表达了一种对远古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有人方醉赏,六花如席”则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得、享受大自然之美的场景。“云重天低酣歌罢,胆壮乾坤犹窄”一句,不仅是对前述景象的总结,也表达了一种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勇敢与无畏。

最后,“射雉归来,铁鳞十万,踏碎千山白。紫箫声断,唤回春满南陌”两句,以“射雉归来”的壮观场景结束全诗,同时通过“铁鳞十万”、“踏碎千山白”等字眼,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美丽。而“紫箫声断,唤回春满南陌”则是在这宏伟壮丽的画面中,传递了一种期待新生与希望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山川、人物活动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丰富而又深邃的意境。

收录诗词(34)

王以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 生卒年:约1090年--1146年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三)

晚烟凝碧。渐渔村山市,人归寂寂。

有客飞舟还顾访,应讶纶巾敧侧。

得意忘年,推诚投分,高论追元白。

英标逸气,笑予穷抱真策。

兴尽又复言归,秋风分袂,浩荡思无极。

咫尺昭山明翠壁,那知中隐咸籍。

说梦难听,闭门寻梦,肯念栖萍迹。

浪吟狂醉,几时还共重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临江仙(其二)

此理循环如引锯,春来百草菲菲。

道人一笑悟前非。功名真长物,夕霭与朝霏。

梦褥清孙今禄隐,漫郎自许风期。

江楼景物得旬时。平芜三百里,天阔夕阳迟。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一)和子安

眼看西园红与紫,年来几度芳菲。

吾生四十渐知非。祗思青箬笠,江上雨霏霏。

饮酒但知寻夏季,不须远慕安期。

丹成仙去是何时。龟藏何必学,春日正迟迟。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歌子.李左司生日

未折江南柳,先开陇上梅。绿情红意到根荄。

昨夜春随和气、已归来。忠力扶昌运,冲和保圣胎。

阳功阴德好栽培。他日骑鲸仙路、指蓬莱。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