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陶山明府修复唐伯虎墓

渊明神游桃花源,六如身住桃花坞。

不是人间第一流,难与桃花论宾主。

对花须把酒,对酒宜赋诗。

诗画游戏耳,工拙我不知。

大儿汉曼倩,小儿唐青莲。

尸解非所好,怕作懵憧仙。

前身桃花见花喜,故应埋骨桃花里。

三春红雨落纷纷,唯有此桃花不死。

前中丞,后明府,封值区区三尺土。

异代堪联侨札交,当时耻与绛灌伍。

明府来自桃花源,华胄遥遥本同祖。

出处虽殊兴趣同,唱和埙篪吾与汝。

歌新诗,酹清醑,仙不能言花应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创作的《和唐陶山明府修复唐伯虎墓》,诗人以渊明和桃花源为引,赞美了唐伯虎(唐寅)的艺术才华与独特品格。诗中将唐伯虎比作汉代曼倩和唐代青莲,暗示其超越世俗的文人风范。诗人强调对花饮酒赋诗的乐趣,认为诗画只是游戏之作,不拘泥于工拙之分。他还提到唐伯虎生前对桃花的喜爱,以及他的墓地桃花不死的象征意义。

诗中提及的“前中丞,后明府”,可能是指唐伯虎生前的身份变迁,而“封值区区三尺土”则表达了对墓地的尊重。诗人进一步表明自己与唐伯虎虽然出身不同,但志趣相投,愿意通过诗歌唱和来表达对他的敬仰。最后,诗人以花为媒介,让花语代替仙人的话语,表达了对唐伯虎的深深怀念和赞美。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巧妙联想和对桃花的寓意解读,展现了诗人对唐伯虎艺术成就的赞赏和对其人品的认同。

收录诗词(15)

钱大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及之,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汉族,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清代史学家、汉学家。是18世纪中国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为“一代儒宗”

  • 字:晓征
  • 号:辛楣
  • 生卒年: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

相关古诗词

重入剡感作

仲春风渐柔,吹绉半篙绿。

窈窕剡口岚,新翠点腰腹,林樾互蔽亏,埼岸屡回复。

饱拽数幅帆,婀娜摆风竹。

塔明雉堞围,滩迥鹭涛蹙。

墟烟升为云,皛皛荡晴麓。

首延足所经,目玩心向熟。

昔欢无今留,旧梦有新续。

青山已几霜,我面何由玉。

萧散缅鼓琴,惆怅戴公屋。

形式: 古风

度盘山岭望雁宕诸峰雨止大荆旅店

此邦南戒尽,山势驱入海。

崛强屹元气,雕劖出真宰。舄下岭刺天,接眼益?嶵。

乳郭所色络,望若披重铠。

攒攒百青莲,朵朵吐蓓蕾。

春空媚云物,酝藉固有在。

应知太古前,犹未混沌改。

卒见无急惊,山灵讵相绐。

诘朝果此游,须鼓脚力倍。

姑去梦烟村,稍伺雨声怠。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微雨入雁山观老僧岩憩石梁洞

泄云蒙晨曦,瓦溜止犹滴。

勇拖绿玉枝,邈与精灵觌。

林转藏小天,谷幽露很壁。

万叶竞春萌,带雨绿淅淅。

闯然老苾刍,山骨几时剔。

高萝缉袈裟,黝碧光鼎鬲。

危梯耸高檐,阴洞发深幕。巨石势分,倚穹仰可惕。

厂屋中堂隍,牢构底同甓。

坐挹新乳花,坼裹自煎吃。模糊山下村,湿烟空幕。

形式: 古风 押[锡]韵

逾谢公岭折入东内谷登罗汉洞下饭于灵峰寺

灵峰锐而富,我闻昔人云。

峰峰会于寺,寺以灵峰闻。

逾岭裁半里,眼耳青烟煴。

盥漱石上渌,捧咽石上云。

磴栈力千级,飞泉寒纷纷。

双掌外无缝,旋踏掌上纹,道人昔高唱,阴壁霾灵文。

空山谁狡狯,刻划双锦群。

䆗窱入琳宇,春蔬嚼奇芬。

佛面有衰旺,坏瓦黏斜曛。

空亭合要眇,意惬情弥欣。孤凤?两翮,翛然振鸡群。

芝花嫩可掇,双笋当我分。

长啸发天籁,招手云中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