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秀才友夔三首(其一)秋日

天地有肃杀,好生本无伤。

阳施待秋成,相济如宫商。

芸芸共欣荣,众叶薿薿光。

回头失故林,萧条弄微阳。

独有岁寒姿,掀髯尚低昂。

流膏亦归根,晬如养中黄。

大哉一气中,人心自炎凉。

安知晞春露,不异腓草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和杨秀才友夔三首(其一)秋日》。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哲理思考。

首先,诗人以“天地有肃杀,好生本无伤”开篇,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虽然秋天带来了肃杀之气,但这是自然界生生不息循环的一部分,生命并未因此受到伤害。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

接着,“阳施待秋成,相济如宫商”两句,将秋天的景象与音乐的和谐之美联系起来,形象地描绘了秋天万物成熟、相互依存的景象,如同宫商相和,和谐而美妙。

“芸芸共欣荣,众叶薿薿光”则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生机勃勃,各种植物共同繁荣,叶子闪耀着光芒,充满了生命力。

然而,好景不长,诗人笔锋一转,“回头失故林,萧条弄微阳”,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逐渐变得萧瑟,失去了夏日的繁盛,阳光也显得微弱,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

“独有岁寒姿,掀髯尚低昂”描绘了一株坚韧不拔的植物,在严冬来临之前依然挺立,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昂的姿态,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流膏亦归根,晬如养中黄”则通过植物的生长过程,比喻人的精神修养,强调了内在的积累和成长的重要性。

最后,“大哉一气中,人心自炎凉”表达了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人类内心情感变化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而人心的情感变化也是如此,既有温暖也有寒冷,这是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

“安知晞春露,不异腓草霜”以春露与秋霜为例,说明了事物的变化是相对的,春天的露水与秋天的霜冻看似截然不同,但在自然法则下,它们都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结合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和杨秀才友夔三首(其二)秋夜

谁谓方寸地,并包无故新。

长宵不能寐,万绪愁攻人。

展转计后有,攀缘及前身。

苦恨隙驹疾,回嗟秽涂辛。

披衣问何居,梦觉两不真。

白鸟固已空,青灯聊可亲。

念此纸上迹,皆为窖中尘。

投卷嘿忘我,栖鸡已鸣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和杨秀才友夔三首(其三)秋郊

三吴足粳稌,狼戾及宋梁。

故为胥门隐,未办耕南阳。

岂无如云稼,竭泽归富强。

收成一过眼,胼胝念黔苍。

绵绵太平区,阡陌尽八荒。

愿从鼓腹游,自放逍遥场。

贵贱均饱煖,藜羹等膏粱。

那令力田夫,一饭不可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同馀杭尉江仲嘉褒道人陈祖德良孙游洞霄宫

太湖隐吏迂且顽,手扳柱颊看西山。

笔床茶灶向何许,往来洞庭林屋间。

旧闻西门彻悬霤,故整烟艇寻苕川。

却惊天柱矗云表,势与太华争擎天。

幅巾跨马及晓鼓,逸思自觉奔春泉。

其谁从者二妙士,金庭老客南昌仙。

齐驱共语失长道,但见平阪连桑田。

篮舆后继独不语,鼻息栩栩山耸肩。

岗回涧曲若无路,万叠老翠漫秋烟。

三山对起锁诘屈,仅容蹄辙通人寰。

羊肠移险在平地,九疑山色荒联绵。

穿松酌水寻二洞,低隐岩腹高山巅。

山巅石室如列厦,接肘可置千宾筵。

最怜西洞隔凡处,凝乳络壁留空圆。

我将拂袖去不返,戏击雷鼓挥神鞭。

三华宝衣立可致,九赤班符何足传。

只将尻与驾神马,岂顾家火烧凡铅。

又疑灵物之所宅,卵孕变化蟠蜿蜒。

金龙玉简投不满,恐复下与东溟连。

我嗟何地非圣处,火聚正坐青云軿。

目前阊阖昼自启,电顷已超天地先。

正缘一念重山岳,障碍何啻重城坚。

就令信脚到仙宇,凡骨至死包腥膻。

胶胶世网浪自缠,会当去之如蜕蝉。

谁能白衣傍金马,且复锦袍乘钓船。

金庭客,南昌仙,他年与我乘八景,举手少别三千年。

形式: 古风

灌竹

户枢不容蠹,展转夕与朝。

死水不赴壑,浅于杯所胶。

人生戒甚逸,起我少自劳。

呼僮续长绠,落落鸣桔槔。

携瓢傍脩竹,灌洒绕百遭。

念此十二君,离群自江皋。

移栽一年馀,已长数尺梢。

斋前雨霜丛,岁久根已交。

交根缠箨龙,卷叶不复摇。

聊苏夏日畏,未谢春雨膏。

萧萧便生凉,霍若云雾消。

却坐井边石,清泉濯双骹。

官闲但数数,听以老圃嘲。

岂敢运甓比,漫欲滋枯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