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舅大中府君己亥岁尝制十四咏寿宝林褧老师八十今八年矣此老师尚无恙其法孙定惠持此卷至都下敬作二偈以为师寿法鼓

维此鼓声何所起,击之则有本寂然。

此声既以击乃生,当其不击声何在?

用手执捶以击鼓,三者和合始有声。

如是究竟声所缘,非手非捶非鼓义。

智人在在勤修习,于一击顿证菩提。

观彼鼓声成立相,本自不生那有灭。

我愿仁者亦如是,不以声观一切声。

昼安夜安随在安,长享耳根清净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杨循吉的诗名为《法鼓》,通过描述鼓声的产生与消失,寓意了佛教中的智慧和修行。诗人首先提出鼓声的来源,击打时虽有声音,但未击之时无声无象,强调了“空”与“有”的转化。接着,他将击鼓、手、捶三者视为现象,而声音的根源并非它们本身,而是超越它们的实相。诗人借此教导人们,智者应如法鼓般,通过修行洞察事物的本质,达到觉悟(菩提)。

最后,诗人以鼓声为例,说明一切声音皆是缘起无常,不应执着。他希望读者能如是观照,无论昼夜,保持内心的清净,享受耳根清净带来的快乐。整首诗寓教于乐,借物说理,体现了诗人对寿星老师的祝福和对其智慧修行的赞美。

收录诗词(70)

杨循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禅灯

法体光明无障碍,譬如灯火破群昏。

一灯能作百千灯,百千灯自一灯化。

自百千灯照一室,其光无坏亦无杂。

如是乃至一灯照,一室所见光亦然。

百千灯多一灯少,而其光体实不异。

是故我今持此灯,愿献宝林尊者前。

长令获此大光明,与彼迷生作前道。

形式: 古风

行台日暮偶成

何处萧萧暝色侵,海云将雨过寒林。

间关旅雁天涯路,寂历啼皦岁暮心。

槁木嗒然聊隐几,飞蓬搔尽不胜簪。

松垣深掩黄昏静,惟有炉熏对苦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题卢沟晓月图

银河半落长庚明,城高万户皆鸡声。

长桥卧波鳌背耸,上有车马萧萧行。

苍烟淡接平芜迥,沙际朦胧见人影。

举头一望天宇高,残月苍苍在西岭。

形式: 古风

赠庞生吹箫

寒星点点秋云薄,白日离离映寥廓。

哀商怨徵动高堂,想见梧桐满城落。

青年白晢吹者谁,庞子风流妙音乐。

自从五月来长安,久别吴湘旧江阁。

吴湘江上曾一吹,江水江烟青漠漠。

孤舟嫠妇不得眠,四顾长风起萧索。

红尘向来听者稀,凤喉龙呴如扃钥。

秋来见月苦思归,不觉悲凉指间作。

此曲本自仙家传,掠舟曾送西飞鹤。

灯昏夜静初听时,小雨先来洗城郭。

明朝却上东坡船,此地忆君成寂寞。

纵有新声何处听,芦花月暗枫桥泊。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