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赋得惜花春起早

春恨压屏山。细雨欺花困牡丹。

雨若再晴花再艳,应难。唤起双鬟摘下看。

凭软曲阑干。晓逗微光似不寒。

忽地玉阶风过,觉衣单。重入罗帏又懒眠。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情景,以细腻的情感抒发了对花朵凋零的惋惜和对春光易逝的感慨。"春恨压屏山",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春日美景即将消逝的惆怅,仿佛连屏风上的山水画都承载着这种情绪。"细雨欺花困牡丹",春雨绵绵,使得牡丹花儿显得娇弱无力,难以盛开,这既是实写天气,也是象征着美好事物在困境中的挣扎。

"雨若再晴花再艳,应难",诗人想象如果雨停,牡丹或许能恢复生机,但那恐怕只是短暂的,暗示了春光的不可持久。"唤起双鬟摘下看",诗人试图通过唤来侍女一同欣赏花朵,来留住这份春色,然而即使如此,也难以挽留春天的脚步。

接下来,诗人倚靠在弯曲的栏杆上,感受着黎明时分微弱却似乎不那么寒冷的光线,"凭软曲阑干,晓逗微光似不寒",这句描绘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突然一阵冷风吹过玉阶,诗人意识到自己衣衫单薄,倍感凉意,"忽地玉阶风过,觉衣单",这不仅是身体的寒冷,更是内心对时光流逝的凄凉。

最后,诗人不愿离开这充满春意的环境,"重入罗帏又懒眠",他宁愿沉浸在罗帐之中,不愿面对现实,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消逝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通过描绘春雨、牡丹、微光和冷风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的美好向往与失落,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触。

收录诗词(112)

王闿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又字壬父,世称湘绮先生。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 字:壬秋
  • 号:湘绮
  • 籍贯:咸丰二年(1852)举
  • 生卒年:kǎi)运(1833—1916

相关古诗词

寿楼春.青县舟中

看西风吹云。只偷年换节,助老欺人。

刚有疏芦瘦柳,为他销魂。残月影,秋烟根。

又豆花、依依遮门。

奈暑气低篷,阴尘笼店,无趣访江村。

良时去,佳期新。怎闲眠闲坐,闲过黄昏。

忆得新秋凉味,画楼平分。嫌酒暖,愁香熏。

到恁时,罗衣温存。空梦著今宵,银河玉阶清露痕。

形式:

玉山枕.岁暮夜归

岁暮寒夜。喜良会,春无价。

不眠不坐,分明笑靥,更点唇朱,早又妆罢。

指看襟上酒痕多,独自守、月昏镫灺。

待归时、数说相思,到相逢、更无从娇姹。

且将年事安排者。剪幡胜,同心画。

莫饮屠苏,欺人老大。学写宜春,玉手重把。

昨宵镜、听道来来,绣一对、凤囊酬谢。

愿明年、步步相随,尽商量,在玉梅花下。

形式:

八音谐.成都新绿,寄怀张永州

云暗少城东,看夕阴昏处,新绿初显。

惆怅独归路,送天边春眼。

湘水泛舟何时,早燕子、分明樯上见。

算别后、便佳期误了,垂杨如线。

七载西山看暮云,料旧梦无迹,郡斋苔暖。

游屐更迢遥,独啼鹃相唤。

有些残剩山川,对暮色、付教天管。

客里放春归,讶道楚江潮满。

形式:

一萼红.庚辰人日,定王台宴集,和姜白石

汉王宫。正良辰胜赏,荆楚岁华秾。

草衬骢嘶,松留鹤守,谁道时序匆匆。

入春早,商量梅柳,看嫩蕊,新绿引东风。

花在诗前,雁归人后,酒满吟中。

怀古感时都罢,喜清时政暇,故国年丰。

一水西浮,层阴北望,还见云树重重。

似今欲归便得,休惆怅、寒涧石床东。

寄语繁花,明年更映人红。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