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谢翱赠荅诗(其三)

一纸华笺洒碧云,馀香犹在墨犹新。

空添满目凄凉事,不见三山缥缈人。

斜月照衣今夜梦,落花啼鸟去年春。

红闺更有堪愁处,窗上虫丝几上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一张华丽的信笺飘散着碧云般的香气,墨迹依然清新。
徒增满眼的凄凉景象,再也见不到那三座仙山中若隐若现的人影。
今晚的斜月照亮了衣裳,唤起去年春天花落鸟鸣的梦境。
闺房中还有更多的愁苦,窗上的蜘蛛网和几上的灰尘增添了忧郁。

注释

华笺:精致的信纸。
碧云:清新的绿色气息。
墨犹新:墨迹还很新鲜。
空添:徒然增添。
凄凉事:令人感伤的景象。
缥缈人:隐约可见的仙人。
斜月:倾斜的月亮。
今夜梦:今晚的梦境。
落花啼鸟:落花和鸟鸣。
红闺:女子的闺房。
堪愁处:令人愁苦的地方。
虫丝:蜘蛛网。
几上尘:桌面上的灰尘。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金车美人所作,名为《与谢翱赠荅诗(其三)》。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来看,这首诗深具唐诗的清新脱俗和婉约含蓄。

开篇两句,“一纸华笺洒碧云,馀香犹在墨犹新。”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书信中的香气与墨迹相结合,通过“华笺”这一书写工具,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碧云”和“馀香”,既有实指,也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紧接着,“空添满目凄凉事,不见三山缥缈人。”诗人通过描绘眼前凄凉的情景,表达了心中的孤寂与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怀念。这里的“三山”有可能是实指,也可以理解为遥远的距离或阻隔。

下两句,“斜月照衣今夜梦,落花啼鸟去年春。”诗人借助月光和梦境,将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这里的“斜月”不仅是时间的指示,也象征着孤寂与思念。而“落花啼鸟”,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

最后两句,“红闺更有堪愁处,窗上虫丝几上尘。”诗人通过描绘室内细腻的情境,再次强化了整首诗的凄凉氛围。这里的“红闺”暗示着女主人的寂寞生活,而“窗上虫丝几上尘”,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一种无声哀叹。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是一首集思念、怀旧与凄凉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4)

金车美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谢翱赠荅诗(其四)

惆怅佳期一梦中,武陵春色尽成空。

欲知离别偏堪恨,只为音尘两不通。

愁态上眉凝浅绿,泪痕侵脸落轻红。

双轮暂与王孙驻,明日西驰又向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波冲乱石长如雨,风激疏松镇似秋。

形式: 押[尤]韵

烟破树头惊宿鸟,露凝苔上暗流萤。

山人见月宁思寝,更掬寒泉满手霜。

绀殿雨晴松色冷,禅林风起竹声馀。

风过古殿香烟散,月到前林竹露清。

更有闲宵清净境,曲江澄月对心虚。

寒露已催鸿北去,火云渐散月西流。

园梅坼甲迎春笑,庭草抽心待节芳。

形式:

送童子下山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