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与官府的苛政。首句“城头乌乱啼,城下污吏集”以乌鸦的哀鸣象征着百姓的悲惨命运,而“污吏集”则直接点明了官府的腐败与压迫。接着,“府牒昨夜下,岂辞行露湿”描述了官府突然下达的命令,百姓不得不冒着露水出门执行,可见其紧迫与无奈。
“穷民相聚哭,子夜诛求急”进一步揭示了百姓生活的艰辛与痛苦,夜晚仍需承受官府的苛捐杂税。接下来的“旧时千丁县,今朝十室邑”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的状况,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只剩下十分之一的人口,形象地展现了社会的凋敝与人口的流失。
“君门虎豹守,此言何自入”表达了百姓对统治者及其官员的不满与愤怒,暗示了他们的话语难以传达至权力中心。最后,“白驹在空谷,何以得维絷?”以白驹比喻百姓,空谷象征社会的冷漠与不公,表达了百姓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艰难与绝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不公统治的强烈不满,具有很高的社会批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