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影

山色依然僧已亡,竹间疏磬隔残阳。

智灯已灭馀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山色依旧,但僧人已经不在,
竹林间稀疏的罄声穿透夕阳余晖。

注释

山色:山的景色。
依然:依旧。
僧已亡:僧人已经去世。
竹间:竹林之间。
疏磬:稀疏的罄声(罄:寺庙中敲击的器物)。
隔:穿透。
残阳:夕阳。
智灯:象征智慧的灯火。
已灭:已经熄灭。
馀空烬:只剩下灰烬。
犹自:仍然。
光明:明亮的光芒。
照十方:照亮四方(十方:指东、南、西、北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远的山色与孤独的僧人消逝后的景象。"山色依然僧已亡",表达了自然界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山川如故,而曾在此处修行的僧人却已经不复存在,这种对比突显出时间流转和生命易逝的主题。

"竹间疏磬隔残阳"一句,通过竹林中稀疏的磬石和余晖相互交织,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境。磬石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象征着僧人修行时的刻苦与坚持,而现在它只剩下隔绝了最后的阳光。

"智灯已灭馀空烬",则用智慧之灯的熄灭来比喻僧人的智慧和精神遗产。"馀空烬"暗示着即便是智慧的残余,也只剩下微弱的痕迹。

然而,就在这样的寂静与凋零中,诗人却写道"犹自光明照十方",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灭的精神力量。尽管肉身消亡,智慧和精神仍旧发出了光芒,照亮了四面八方。这也许是对僧人精神遗产的一种颂扬,也可能是在探讨生命与死亡的更深层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消逝的生命之间的对比和共鸣,表达了对永恒与短暂、物质与精神主题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翠碧鸟

天长水远网罗稀,保得重重翠碧衣。

挟弹小儿多害物,劝君莫近市朝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踪迹

东乌西兔似车轮,劫火桑田不复论。

唯有风光与踪迹,思量长是暗销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醉著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赠友人

莫嫌谈笑与经过,却恐闲多病亦多。

若遣心中无一事,不知争奈日长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