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中丞(其五)

三月渔阳大出师,君王按剑捷书迟。

鼓声不为将军起,岂独封侯是数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挽王中丞(其五)》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一位已故官员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句“三月渔阳大出师”,开篇即以“三月”点明时间,“渔阳”则暗示地点,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历史的场景之中。渔阳,古代地名,此处借指边疆之地,暗示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背景。这一句简洁有力,既勾勒出事件的规模,又预示了紧张的氛围。

次句“君王按剑捷书迟”,“按剑”形象地描绘了君王在收到捷报时的紧张与期待,而“捷书迟”则暗示了消息传递的延迟,或是战事进展的缓慢。这一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君王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战事进展的焦虑。

接下来的“鼓声不为将军起”,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鼓声是战场上的标志,代表着战斗的开始或结束,但在这首诗中,鼓声却未能为将军响起,暗示了将军的命运或是战局的不利。这不仅是对将军个人命运的惋惜,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一句“岂独封侯是数奇”,则表达了对将军命运的深刻反思。封侯本是古代将士追求的荣誉,但在诗人看来,这并非决定一切的因素。“数奇”一词,意指命运不佳,暗示了即使有卓越的才能和功绩,也可能遭遇不幸。这句话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英雄命运的深深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特定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攀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是一首对逝者的哀歌,更是一曲对历史、命运和人性的沉思。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挽王中丞(其六)

莫道江南梦里遥,白杨明日便萧萧。

门人尽爱伤春句,不拟招魂与大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挽王中丞(其七)

昨夜烽烟海上青,犹闻麾下取龙庭。

一时雄剑无精彩,遥指燕山落将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别元美(其一)

北风吹雁雁群呼,泗水西流白日徂。

不见浮云千里色,知它何处是姑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别元美(其二)

白云愁色满吴门,疋马孤舟不可论。

一自河梁携手后,至今犹有未销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