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庚在宋代所作的《杂诗二十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与留居的思考,以及对民生、学问的感慨。
首联“便归良不恶,未去亦随缘。”诗人既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又以随缘的态度对待留居,体现了他内心的平衡与豁达。
颔联“户口知无瘴,讴歌觉有年。”通过“户口”和“讴歌”两个词,描绘了诗人对地方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的想象,暗示了他对社会和谐的期待。
颈联“藤笺得句后,桂酒抱愁边。”描述了诗人创作时的情景,使用“藤笺”和“桂酒”这样的意象,既增添了诗意,也反映了诗人创作时的情感状态,既有创作的喜悦,也有难以排遣的愁绪。
尾联“经术吾衰矣,犹堪学力田。”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在学术上的能力已不如从前,但仍然愿意学习农耕知识,体现了他对生活实际的关注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自然、学问的细腻感受,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