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寄萧善之

绛河明月,到中秋、不比寻常三五。

神女梦,寒生嫉妒,特地行云行雨。

天上婵娟,人间阴晦,怅望成悽楚。

金尊翠袖,澹然相对无语。

遥想天柱峰头,通宵宴赏,此地今何处。

争似银桥侵汉表,直入琼楼玉宇。

桂树婆娑,羽衣凌乱,偷得霓裳谱。

素娥应笑,醉来狂兴如许。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明亮的银河映照着中秋的明月,不同于平常的十五月亮。
月宫仙女做着美梦,因人间的寒冷而心生嫉妒,特意降下云雨。
天上的月亮皎洁,人间却阴暗,让人惆怅凄凉。
金杯绿袖,两人默默相对,无言以对。
遥想当年天柱峰顶彻夜欢宴赏月,如今那地方又在何方。
哪比得上银河直通天河,直达仙境的琼楼玉宇。
桂花树随风摇曳,仙子身披羽衣凌乱,仿佛偷得了霓裳舞曲。
嫦娥想必会笑,人间醉汉的狂放如此热烈。

注释

绛河:红色的银河。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三五:指十五的月亮。
神女:指月宫仙女。
嫉妒:羡慕和怨恨。
婵娟:形容月亮圆润美丽。
阴晦:阴沉昏暗。
金尊:金制酒杯。
翠袖:绿色的衣袖,代指女子。
天柱峰:神话中的山峰,象征天庭。
银桥:比喻银河。
琼楼玉宇:形容宫殿华丽如仙境。
婆娑:形容桂花树摇曳的样子。
霓裳:古代华丽的舞衣。
素娥:嫦娥,月宫仙女。
醉来:喝醉后。
狂兴:强烈的兴致或冲动。

鉴赏

这首元代吴景奎的《念奴娇·寄萧善之》描绘了中秋月夜的景象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绛河明月,到中秋、不比寻常三五”以深红的银河映衬中秋明月,不同于寻常的十五月圆,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接下来,“神女梦,寒生嫉妒,特地行云行雨”借神话中的仙女形象,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感伤和对相聚的渴望。

“天上婵娟,人间阴晦,怅望成悽楚”将月宫的明亮与人间的阴暗对比,诗人望着月亮,心中充满惆怅。接下来的“金尊翠袖,澹然相对无语”,通过酒杯和翠袖的细节,描绘了两人默默无言的相思之苦。

“遥想天柱峰头,通宵宴赏,此地今何处”想象昔日共度的美好时光,如今却不知友人身在何方,流露出深深的怀念。接下来的“争似银桥侵汉表,直入琼楼玉宇”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对友人如同银桥般跨越星河的向往。

最后,“桂树婆娑,羽衣凌乱,偷得霓裳谱”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暗示友人身处仙界,而自己只能在人间回味。结尾“素娥应笑,醉来狂兴如许”以嫦娥的视角,幽默地写出自己因思念而醉,情绪激昂。

整首词情感真挚,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

收录诗词(217)

吴景奎(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七岁力学如成人,年十三为乡正。刘贞为浙东宪府掾,辟为从事,后荐署兴化路儒学录,以母老辞不就。博学,尤善为诗,词句清丽,有唐人风。有《药房樵唱》

  • 字:文可
  • 籍贯:婺州兰溪
  • 生卒年:1292—1355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漫兴

云间倦翼,向林边知倦。回首吾庐梦中见。

霜催吟鬓,尘涴征衫,竟孤负、清夜猿惊鹤怨。

绨袍空敝却,岁月无情,赢得当时故人恋。

谩索笑,共梅花,弄粉吹香,怕肠断、东风庭院。

奈芳草萋萋怨王孙,看江北江南,几回青遍。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唐多令.雪

春近柳依依。天台客未归。任东阳、减却腰围。

手撚梅花吟未了,惊眼底、雪花飞。相对两忘机。

青山陡觉非。想鹅池、夜令难违。

谁道子猷豪富甚,银箬笠、玉蓑衣。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桂枝香.杨润之得家书

霜凝翠阁。谩独剪灯花,斜照罗幕。

点检芳心旧事,几多成错。

清愁正尔无聊赖,听梅花、数声残角。

小窗风细,虚檐月转,怎禁寥寞。笑鬓底、年华老却。

问前度刘郎,何处重约。流水桃花,别后几番开落。

吾庐三径归来好,任缁尘暗迷京索。

凤台人远,雁书频寄,喜占乌鹊。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最高楼.寄谢国芳

西池草,和梦汎晴晖。几度见春归。

寒沙盟冷鸥先觉,秋江影落雁初飞。

故园荒,征路远,信音稀。笑逆旅、光阴忙似瞥。

更好染、髭须何用镊。惊夜杵、捣寒衣。

桃花流水应无恙,小山丛桂更畴依。

早归来,新酒熟,菊成围。

形式: 词牌: 最高楼